康熙一生有20个女儿,其中5个女儿一生命运多舛,说出来别不信

闻学天史 2024-05-21 20:46:01

康熙一生子女很多,个个儿子都优秀,尤其是参与夺嫡的九个儿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康熙的那些颇具有故事性的女儿们命运是如何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康熙这五位公主的故事。她们分别是五公主温宪;六公主纯悫;八公主温恪;九公主悫靖;十公主敦恪。

其实,康熙的这五位女儿生平,都很凄凉。

十公主的坎坷人生

十公主也是胤祥的妹妹,与八公主都是敏妃章佳氏所生。章佳氏撒手人寰那年,十公主年仅9岁,幼年丧母的她,于18岁晋封为“和硕敦恪公主”,降嫁至蒙古一户贵族,名为多尔济。

可出嫁时,十公主并不开心。因为哥哥胤祥受“废太子事件”的牵连,被父亲康熙圈禁了。哥哥和父亲的关系也直接降到冰点。十公主就是在这种带着对哥哥的担心离开了京城,远嫁蒙古。

然而,就在她忧心哥哥胤祥的这半年后,她又收到了亲姐姐八公主难产而死的消息。同年,或许为了奔丧,或许是思家心切,十公主返回了京城。也许是漫长的旅途劳累不堪,也或许是她内心深处的郁结,刚到京城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随后,就去世了,年仅19岁。

九公主虽寿命稍长,却同样命运多舛

九公主生母为袁贵人,据说是一位汉人,且未有子嗣,因此在后宫地位并不高。九公主后来的夫君孙承运也是汉人。这里并非表示公主嫁予汉人不妥,实则康熙对孙承运颇为喜爱。

孙承运的父亲孙思克是康熙朝一位屡立战功的武将。在三藩之乱期间,孙思克从湖南打至云南;对抗噶尔丹时,他在昭莫多之战中也展示出勇敢和谋略。可以说,在康熙最为重要的两次战争中,孙思克都起了关键作用。

因此,在孙思克去世之后,当看到12岁的孙承运时,康熙或许是为了赏赐功臣,便立刻宣布让孙承运继承父亲的男爵封号,并授予他从二品的散秩大臣职务,成为皇家护卫的一员,所以年仅12岁孙承运已经是从二品官了。

不但如此,孙承运刚满18岁时,康熙还把自己的九公主嫁给了他。九公主与孙承运的婚姻起初颇为和谐。首先,他俩都是18岁,同龄人有共同话题。其次,孙承运作为康熙朝唯一的汉人额驸,家族实力有限,所以他对九公主肯定更加倍加呵护;而康熙这边,也始终把这次联姻当成满汉一家亲的范本,所以康熙对孙承运和九公主也一直很好。

比如在康熙五十三年,孙承运和九公主伴随康熙出游,此时的所有行宫都已准备妥当,一路上还是相当安稳的,想必康熙和女儿女婿相谈甚欢,于是他吩咐随行的内务府总管关保,返回后要赏赐孙承运牛马羊群,让内务府准备一下。

结果关保简单地查阅了文件,然后提交了一份奏折,建议“议应给予马六十匹、牛百头、羊四百只”,看似已经不少,但康熙却皱着眉头,未写批语,直接用朱砂笔修改了数字,马匹从60匹增加到200匹,牛从100头增加到200头,羊从400只增加到3000只。然后把折子还回去,让内务府按他的修改来准备。

这一看,九公主的婚姻看似很幸福。但不幸的是孙承运英年早逝,时年仅31岁。对于九公主来说,丈夫去世的打击已经足够沉重,紧接着她的母亲袁贵人也逝世了。三年后,父亲康熙也离开了人世。

最终,只留下九公主一个人,成了康熙女儿中守寡时间最长的一位公主,孤独守寡17年,最终在乾隆元年因抑郁而终,时年48岁。

八公主苦楚的一生

八公主是个苦命人,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生母为敏妃章佳氏,也就是老十三胤祥的亲生妹妹。因为生母章佳氏早早过世,年小的八公主变得孤苦无依,除此之外,八公主从小体质虚弱。

据史书记载在康熙四十五年,八公主在20岁时才以“和硕温恪公主”的封号下嫁给了蒙古郡王仓津,但两年前,康熙四十三年,《清圣祖实录》就称仓津为“额驸”了,并且明确提到,八公主在蒙古的公主府都已经修好了。

所以,后人推测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八公主与仓津提前订婚;二是八公主原定的婚期是康熙四十三年,但由于某些原因推迟到康熙四十五年。考虑到其他公主均无订婚的先例,八公主的婚期应是延后了,所以大概率就是婚期推迟了,推迟的原因,很可能是八公主生了重病。

事实上,八公主的体质确实一直都比较弱,以至于她出嫁才三年就因难产而死。当时,康熙正巡幸塞北,突然就收到了老三胤祉等人的奏折,上面的大概意思是,八公主生下双胎,产程艰难,意识不清,之后就撒手人寰了。

如果要说有什么可以稍微抚慰人心的消息,就是在坏消息中,还有一张小字条,上面写道:“公主生下两个女儿,均健康无事。”就这样,八公主在诞下两个女儿后香消玉殒,年仅23岁。

六公主得到了一生的挚爱

六公主的婚姻在当时看来也并非优越。

六公主出生于康熙二十四年,母亲是贵人纳喇氏,母亲地位低微,所以,六公主不仅小时候不受重视,长大后的婚姻在那时的人看来也很一般。

六公主22岁的时候才嫁人,在古代22岁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也是为康熙公主中结婚最晚的一位。而她的夫君,无论从政治背景还是家族实力来看,都不理想。相比她的五位姐姐,嫁的都是蒙古的贵族,六公主的夫君,在当时仅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蒙古落魄贵族后代。

不过,常言道“莫欺少年穷”,六公主的落魄老公,后来的名气可太大了,他是谁呢?即是博尔济吉特·策凌(“凌”亦作“棱”)。

策凌的成长经历颇为坎坷。尽管他出身显赫,是成吉思汗的子孙(第21世孙),但在康熙朝,他的家族只属漠北蒙古一个中等部落。且策凌童年时,家乡遭受漠西蒙古准噶尔的噶尔丹侵略,他的童年也是充满颠簸流离。

在康熙三十一年,策凌和兄弟在奶奶的带领下,祖孙几人来到京城投奔康熙,当时策凌大约10岁。不过,让策凌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来了京城,传说威严的康熙对他却特别和蔼可亲。不仅让他和皇子皇孙们一起进入内廷读书,还授予他三等阿达哈哈番封号,甚至还安排专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如此一来,原本苦涩的童年瞬间变得春风般和煦。后来,康熙又把六公主许配给策凌,康熙的这一举动让策凌更是感动得无以复加,甚至20多年后,策凌还在感念康熙当年的恩情。

雍正五年,策凌在给雍正的答谢折子里感叹道,大概意思是:当年要不是得圣祖仁皇帝收养,进而下嫁卑贱之我以公主,屡施大恩,如今我不敢想象当时如何存活。

如此可见,策凌是个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并且重感情的人。婚后,策凌对六公主也是宠爱有加的,因为在策凌眼中,在他眼中,自己极为低微,而六公主不仅仅是伴侣,更是上天的馈赠。

六公主虽然名为远嫁蒙古,但策凌自幼生活在宫廷,在京城拥有房产,大多时间居都住在京城,生活非常安逸。二人之后还育有自己的孩子,日子幸福无比。据说,六公主早逝的原因,可能是难产大出血,以至于最后无法救治。

但六公主的故事并未随她的离世而结束,正妻的位置始终空缺,因为在策凌心里,无人能代替六公主的地位。

康熙五十四年,策凌身披战袍踏上战场,他回到了他的故乡塔密尔,并开始着手遏制漠西准噶尔汗国的侵略野心。后来,康熙的第十四子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领兵挺进西北,策凌担任了前锋的重任。在康熙五十九年,策凌在乌兰呼济尔之战中给准噶尔以重创,并在当年频频立下赫赫战功,成为西北地区威名显赫的将军。

雍正继位之后,为了笼络策凌这位姻亲,不仅越级提升他为郡王,还在雍正十年,追封六公主为“固伦公主”。那么,追封六公主究竟意味着什么呢?雍正毫无疑问深知策凌心中六公主的重要性。六公主的故事至此是否就此落幕?仍然没有。

雍正九年,清朝军队在和通泊之战中败后,策凌又一次挺身而出,成功逼退准噶尔的侵犯,挽救了清军的节节败退之势。凭借此战役,策凌被雍正加封为亲王。之后,更加辉煌的时刻在雍正十年降临。

彼时准噶尔偷袭了策凌的老家塔密尔,掳走了策凌在老家的小妾和两个儿子。于是,策凌断发盟誓,再次领兵追杀,一路追到光显寺,最终斩敌一万多人,彻底打败了准噶尔的主力部队。光显寺大捷后,策凌被雍正特赐封号“超勇”,史称“超勇亲王”。

不过遗憾的是,策凌并没能追回自己被掳走的两个儿子。7年后,准噶尔使者哈柳来京商谈疆界划分事宜,哈柳见到策凌时问了一句:额驸有子在准噶尔,何不令来京?

哈柳话中威胁的意思非常明显,言外之意是,你那俩儿子还想要吗?

不过,策凌心里也清楚,7年了,被掳走的俩儿子指不定被洗脑成什么样了,于是直接答复说:只有我的妻子固伦纯悫公主所生的才是我儿子,我没有其他儿子。可见,策凌对六公主的深情了。

乾隆年间,策凌仍旧被命令驻守西北。至乾隆十五年,策凌在故乡塔密尔逝世。在他病重期间,乾隆皇帝还专门派人探望。但是,这位为清朝立下无数汗马功劳,“一军雄漠北”的蒙古亲王策凌,在史书中唯一的遗言却只有寥寥一句:请与纯悫公主合葬

因为策凌不想被埋在家乡,他想回到京城,和六公主葬在一起。策凌的棺椁最后被一路送回京师,乾隆不但亲自上前祭奠,还特命让策凌配享太庙。策凌成了清朝首位得到皇家祭祀的蒙古亲王。

五公主的遭遇格外凄苦

五公主温宪,出生在康熙二十二年,母亲是德妃乌雅氏,她是老四胤禛一母同胞的妹妹。

五公主是康熙女儿中最幸福的一个,因为在她诞生不久,祖母就向康熙提出收养她,她就是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当时她表示,自己的宫殿中只有五阿哥胤祺这一个孙子,显得过于冷清,能再有个孙女相伴就太好了。五公主随即成了太后抚养的孩子,与五阿哥一样。

就这样,五公主就和五阿哥胤祺一样,都是在祖母疼爱和呵护下长大的孩子。所以,五公主的童年还是非常幸福的。

而且五公主的学业也表现得异常出色,同样是被奶奶抚养长大,一边的五阿哥对汉字学习都显得吃力,而五公主却对诗书喜爱有加,行为始终与道德典范相契合。

她既擅长文辞,又道德素质高尚。因此,在五阿哥的对比下,祖母对五公主的喜爱愈发深沉。在五公主谈婚论嫁时,孝惠太后坚决反对她远嫁蒙古。康熙也没辙,只好放任不管了。

康熙三十九年,五公主18岁那年,被封为“和硕温宪公主”,嫁给了当朝国舅佟国维的孙子舜安颜。如此,五公主得以留在京城,成为首位未远嫁蒙古的康熙朝公主。

此后,五公主的人生可谓一帆风顺,论家庭,她自幼是太后抚养长大,母亲德妃在后宫身居高位,自然无人敢欺凌了。从婚姻角度,她与舜安颜缔结良缘,同为满洲贵族,自然与丈夫有很多共同话题。论才华,她自己才情出众,颇得人缘;加之,只要她寿命足够长,她的兄长雍正将成为皇帝。因此,展望未来,五公主的生活看似充满了希望。

但上天不遂人愿,康熙四十一年意外来临。

这一年康熙与孝惠太后觉得京城炎热,决定前往热河避暑。老太太提出,一定要带上她疼爱的温宪公主同行。当时,从京城到热河的行宫尚未建成,一路上,从北京到热河500多里的路途,并没有舒适的休息地。

只不过,康熙一向热衷于去塞外游玩,而孝惠太后也是蒙古牧民出身,娘俩身体都倍儿棒,压根没把这500多里地当回事。可五公主就不行了,她自小养在深宫,长这么大都未出过远门,再加上她身体有点弱,意外就发生了。

跟着大部队外出游还不到一个月,五公主就突然病倒,不治身亡,年仅20岁。康熙突闻女儿去世的消息,震惊不已,直到晚上都未进食。太监和大臣都来劝康熙保重龙体。但康熙依然独自闭门不出,只是命人传话:公主已嫁为人妇,朕或可稍宽心。然则皇太后自幼抚养,突逢此变,哀痛难忍,未曾进食,朕如何能食?

康熙这番话冷漠吗?未见得。这只是一国之君在极力掩饰自己的感情,不愿显露自己的软弱。女儿英年早逝,作为父亲,心里怎么可能不难受呢?之后,康熙走出宫门,先去孝惠太后那里,照顾她用餐。隔日,康熙又召集了所有随行的皇子,让他们共同送五公主灵柩回京安葬。

这些皇子中,就有五公主的亲哥哥老四胤禛。他们兄妹之间其实就差5岁,兄妹之间感情也非常好,自己妹妹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染病去世了,这也更让老四胤禛感到难受、懊悔,愧疚自己在途中没有好好照顾妹妹,以至于他后来刚一登基,就追封自己这位20多年前死去的妹妹为“固伦公主”。

五公主的一生,实在太过令人惋惜,假如不是这场意外的病,她大概会成为康熙朝最幸福的公主。

写到最后

康熙的这五位公主,各有各的不幸:五公主出身显赫,却在旅途中意外丧生;六公主与丈夫情深似海,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八公主和十公主童年丧母,尽管嫁作人妇,却都英年早逝;九公主虽长寿一些,却历经中年丧偶、丧母、丧父之痛,终在孤独与忧郁中度完余生。不得不说,在古代的女子能活到三十岁,就已经是一件很奢侈事儿了,尤其是在皇家的女子,她们打一出生,就注定是政治联姻工具,所以说,这五位公主表面虽荣光,但背后命运格外凄苦。

0 阅读:35

闻学天史

简介: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唯贪我三枕黄粱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