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本是景帝第十子,为何会被立为太子,背后的“贤内助”都有谁?

围炉观史 2022-11-18 23:18:03

提起汉武帝刘彻,很多人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三个词:一是“雄才大略”,二是“北伐匈奴”,三是“开疆拓土”,因此历史上的汉武帝与千古一帝秦始皇齐名,功绩彪炳史册。

然而,汉武帝刘彻只是汉景帝的第十子,出身非嫡非长,原本是无缘承袭皇位的,为何会被立为太子并继承帝位?这一切得从刘彻背后的三个女人说起,其母王娡、馆陶公主刘嫖及汉景帝的宠妃栗姬,如果说前两者是“贤内助”,后一人则是“神助攻”。

先说王娡,汉武帝母亲王娡的出身来历比较复杂,她的母亲名叫臧儿,是西楚霸王项羽所封的十八路诸侯王之一燕王臧荼的亲孙女。但随着燕王臧荼被刘邦所灭,成年时的臧儿已经家道中落,因此嫁给了平民王仲为妻,生下一子取名王信,还有两个女儿,长女就是王娡,次女王皃姁。王仲死后,臧儿又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下两子叫田蚡和田胜。

从上可知,王娡所在的王家只是一般的平民百姓,而从她母亲臧儿来论,她又多少有点名门的出身,可不管以前怎么样,此时家道中落的王娡就是一个平民女子,所以她的人生轨迹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毫无一丝波澜。

果然,在王娡刚成年时,就嫁给了同样是普通农家一个叫金王孙的人,没过多久,就生下了大女儿金俗,而王娡也和丈夫、女儿过着他们的小日子。

然而,王娡的母亲臧儿毕竟出身名门,一直不甘心平凡的命运平淡的生活,总想着家族恢复往日的富贵。一天,王娡的母亲臧儿找来一个叫姚翁的相士为自己的子女相面,其他的子女面相一般,当看到王娡时,姚翁告诉臧儿:“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

臧儿听后非常高兴,而王娡经过此事之后也有了别样的想法,也是,谁愿意一辈子穷困潦倒,谁不想过富贵荣华的生活呢,能“生下天子”的人,自然贵不可言。

不久,王娡的母亲臧儿就不顾金王孙及其家人的反对,强行将王娡接了出来,并托了很多的关系将她送进了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府里,而王娡对此也没有反对,顺从了母亲的安排。

王娡聪颖美丽,性格沉静温柔,又善解人意,入宫后不久就得到了太子刘启的宠爱,封其为美人。得宠的王美人先后生了三个女儿,当怀着刘彻的时候,梦到一轮太阳扑入腹中,她把这件事悄悄告诉了太子刘启。太子说:“这可是贵不可言的征兆啊。”刘启登基为帝后,也梦见汉高祖告诉自己:“王美人生的儿子,可取名为彘。”彘在古时是猪的意思,但同时在古书上,猪有龙的意思。

公元前156年,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同年,王美人生下皇十子,汉景帝刘启马上将其取名为刘彘,可见刘启不但记得梦中之言,而且对这个皇子比较关注,王美人也因生育皇子之功,被封为夫人。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即位后的第三年,朝廷中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的弟弟,也就是梁王刘武在平定叛乱时立有大功,而窦太后最偏爱这个小儿子,所以一直希望汉景帝能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现在趁着平叛的功劳,于是想让汉景帝立刘武为储君,一场储位之争就在眼前。

经过一番激烈斗争,汉景帝刘启最终说服了窦太后,选择立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前元四年(前153年),汉景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打破太子与他子不能同年而封的旧例,立才四岁的刘彻为胶东王。

虽然刘彻自幼聪明伶俐,颇受汉景帝的喜爱,但他非嫡非长,年纪又小,不适合立为太子,再加上不想窦太后、梁王刘武有机会干涉立储,于是快速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其最初打算是先把位子占住。

对于儿子刘彻未被立为太子,王娡心中自然很失落,毕竟先有母亲臧儿找相士为自己相过面,后又有两次梦中吉兆,自己的儿子刘彻是有天子之命的,可现在被立为太子的却是刘荣。

尽管如此,王娡面上完全看不出失意的样子,对待汉景帝更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平日里又十分敬重薄皇后,交好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且和宫里其他的妃嫔关系处得也很融洽,此时的王娡低调又八面玲珑,为了给儿子刘彻的未来铺路,逐渐有了属于后宫女人的小心机。

除了王娡,宫廷中还有一个女人对刘荣被立为太子很关注,那就是汉景帝的胞姐,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刘嫖。刘嫖的地位比较特殊,她是汉文帝与窦太后的长女,又是汉景帝与梁王刘武的胞姐,在整个大汉朝最有权势的三个人(窦太后、汉景帝、梁王)面前她都说得上话,再加上父亲和弟弟都是皇帝,因此养成了骄纵跋扈、为人贪婪的性格,同时工于心计、善于权谋,朝廷内外一般人都不敢得罪她,出入宫廷十分随意。

馆陶公主刘嫖明白要想陈家(驸马是堂邑侯陈午)的富贵长长久久,最好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下一任天子的皇后,即嫁给现在的太子刘荣为太子妃,于是,打定主意的馆陶公主派媒人去向太子的母亲栗姬试探口风,如果同意就马上定下亲事。

本是亲上加亲的好事,再加上‬馆陶公主对自己的权势地位‬也很有信心,没想到媒人去了不久就回来告诉馆陶公主,说栗姬一听说联姻的事,马上吩咐宫女出来回绝了此事,连面都不见。

原来栗姬此人长得十分娇媚迷人,在后宫众多夫人、美人当中容貌也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受到汉景帝的格外喜爱,可以说是宠冠后宫。再加上她为汉景帝生了三个皇子:刘荣、刘德、刘阏于,其中长子刘荣还被立为太子,所以栗姬虽不是皇后,但在后宫中常常以“副后”自居,且仗着皇帝的恩宠性格骄纵,平日看谁也瞧不起,这其中就包括大姑姐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依仗权势喜欢到处伸手,有贪财的名声,同时还向自己的亲弟弟汉景帝多次进献美女,这些美女受宠后自然分担了汉景帝对栗姬的宠爱,因此栗姬对此十分厌恶不满,现在一听说馆陶公主还想把她的女儿塞给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妃,气愤之余想都没想就马上拒绝了。

对于栗姬的拒绝,馆陶公主则是十分恼火,于是决心报复她。

栗姬虽然回绝了馆陶公主,但馆陶公主联姻皇子亲上加亲的想法却没有改‬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了四岁就封为胶东王,从小聪明伶俐的刘彻。于是,馆陶公主找了个机会和刘彻的母亲王夫人说了她的想法,王夫人一听说此事,没有丝毫犹豫马上就答应了,虽然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要比刘彻大。

王夫人是个很有想法且有心计的女人,栗姬不清楚得罪馆陶公主的后果,王夫人却知道,且与馆陶公主联姻,不但在后宫中有了强大的助力,还能和馆陶公主的母亲窦太后及窦家拉上关系,何乐而不为。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刘彻的未来,在这一点上,王夫人作为母亲远比栗姬更有远见。

关于王夫人与馆陶公主的政治联姻,志怪小说《汉武故事》里还记载了一个故事:“金屋藏娇”。当时还是四岁的胶东王刘彻指着大他几岁的陈阿娇说:“如果阿娇姐姐愿意嫁给我做媳妇,我就给她造一个大大的黄金屋子,让阿娇姐姐住在里面。”汉景帝听说此事也甚是奇异,笑着同意了姐姐馆陶公主亲上加亲的想法。

馆陶公主见侄子刘彻成了自己内定的女婿,自然要助其一臂之力,想方设法将太子刘荣拉下马,让刘彻当上太子,同时还能报复得罪自己的栗姬。

于是,馆陶公主刘嫖一有机会就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汉景帝听多了,也就对栗姬产生厌恶之心,虽然表面没有做什么,但也渐渐疏远了栗姬。

后来有一次,汉景帝病得有点重,因为身体不舒服所以心情比较郁闷,于是在栗姬侍奉时,想把已经封王的儿子们都托付给栗姬照顾,对她说:“我百岁之后,你要好好照顾他们。”这分明‬是在向栗姬托付后事啊,也就是暗示‬传位给太子刘荣的意思。

然而,看似精明却又十分善妒的栗姬完全没有听懂其中的意思,一听到汉景帝要求自己照顾那些与她争宠的嫔妃的儿子,马上就不高兴了,一个劲儿地抱怨推脱,就是不肯答应,说到气愤处还对汉景帝出言不逊。

汉景帝听她这样说,心里早就不满了,只是没有发作,而脑子里想的却是吕后专权时,高祖子孙凋零的往事。

与此同时,馆陶公主又不时地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外加称赞王夫人及其子刘彻,例如王夫人如何如何贤惠大度,刘彻如何如何聪明机智,敏而好学,汉景帝也认为刘彻德才兼备,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废长立幼。

王夫人除了在汉景帝面前温柔体贴,小意奉承,让汉景帝倍感欣慰之余对她很是宠爱,而且她还获得了窦太后的好感。

当初梁王刘武因立储一事派人刺杀了朝廷大臣袁盎,汉景帝大怒要深究此事,梁王因此害怕被景帝诛杀,窦太后也担心她最心爱的小儿子受到国法制裁,从而对汉景帝心有怨气,一度使汉景帝母子失和。

王夫人得知此事后,一方面让自己的兄长王信找机会劝说皇帝,另一方面自己也巧妙地宽解景帝,使其不要把梁国的事穷追到底,以免母子失和,兄弟阋墙,让国人耻笑和误解。汉景帝最终没有将梁王查办治罪,只是稍微惩戒了一番。

事后,馆陶公主就把王夫人劝说皇帝一事告诉了母亲窦太后,窦太后对此很是感激,认为王夫人是一个贤惠大度的女人,劝说也很有分寸,于是对她和刘彻明显亲近了起来。

前元六年(前151年),立太子两年后,无子又失宠的薄皇后被废,中宫皇后之位虚悬。

又过了一年,到了公元前150年,经营数年已小有势力的王夫人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于是有大行上奏:“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汉景帝大怒:“这是你应该说的话吗!”并晓谕殿中群臣,说最恨外臣干涉皇家的事,尤其是立储的事情,之后就下令诛杀了大行,大行在古时相当于礼官。

不久,汉景帝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先前未被立为皇后时已是心惊胆颤,如今更是恼怒羞愤,很快失宠的栗姬就被打入了冷宫,在失意忧惧中死去。

同年,王娡被立为皇后,年仅七岁的刘彻则被立为皇太子。原本王娡因出身问题被立为皇后时‬有一定的阻力,汉景帝也犹疑不定,关键时刻馆陶公主和窦太后的劝说起了作用。

而那位受母亲栗姬连累失宠以致被废的临江王刘荣,厄运却不止如此,两年后又因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被收押中尉府严加审讯,刘荣不堪讯问,在恐惧中自杀身亡了。

汉武帝刘彻是幸运的,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因为两个女人在后宫耍尽计谋,运用鬼蜮伎俩和心机手段使他被立为太子,后又成为皇帝,最终走上了历史的大舞台,也才有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其中,离不开背后的两位“贤内助”王娡和馆陶公主。

而栗姬因为自己蠢笨无脑,没有大智慧,再加上善妒等,先后得罪了馆陶公主和汉景帝,最终不但使自己失宠被打入冷宫,更是连累并害了自己的儿子,使他无缘皇帝之位,可悲可叹。同时栗姬的每一次作死行为,都使得王娡与刘彻母子更进一步,堪称“神助攻”。

0 阅读:38

围炉观史

简介:知史明鉴,叙说历史故事,解读古今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