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败退把睡衣挂墙上,彭总得知后忙下令:停止追击!这是为何?

南斋孤风中 2023-11-19 21:14:04

时光匆匆。

如今的我们,站在东亚的中心遥望巴以,颇有一种看着过去的中国的悲伤。

当初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数不清的烈士留在了土壤之中。

那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才最终换来我们如今的和平。

尤其是抗美援朝。

当时,志愿军唯一的防冻措施,就是在脚底板上涂油,天冷,地冷,只有血不冷。

太多人牺牲了……

所以,历史上接替沃克的李奇微退败,而彭老总却不追击的举动,让很多人不解。

虽然老话说“穷寇莫追”。

但是新中国需要一场彻底的胜利,一种迎头而上的政治态度。

美国惨败,难道不是好机会吗?

要明白这个问题,还得从李奇微讲起。

美军救星

首先,李奇微不是华裔。

他不是姓李,而是姓李奇微,全名是马修·邦克·李奇微。

当时的美国中,黄种人和黑人一样是下等公民,不可能担任陆军上将。

他到战场上够,很快明白,沃克留下的是一个惊天烂摊子。

李奇微问上将要怎么带领第8军,麦克阿瑟只露出一个神秘的微笑。

“现在,第八军已经是你的了!”

于是,李奇微走进美军的营地。

看到就是毫无纪律的士兵:见到将军,他们甚至连站起来行礼都懒得做,已经完全被志愿军打得没了士气。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处于冷战焦虑期,麦卡锡主义盛行。

在当时的美国国内,一切不利于国家荣誉感与国家发展的言论,通通不允许出现。

哪怕这些士兵,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伤亡惨重。

他们的损失,也不会被美国国内的民众,还有他们的父母知道。

当时的美军非常“人性化”——或者说人道主义是西方一直宣扬的。

美军有过圣诞节的物资:巧克力,各种酒,烟,肉类,他们还可以给国内的亲人写信。

这群美国大兵一开始上战场的时候,麦克阿瑟宣称:“在12月25日之前,就能结束战争并回家”。

可是,志愿军和朝鲜军奋勇无比,玩了命地打,把美军打得连连退败。

李奇微接手的时候,距离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已经过了一年零四个月。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这些在二战期间一直打胜仗的美军的遭遇。

盟国日本,根本没有说过中国军队有多难打。

他们始终不承认,是输给了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只承认是输给了奥本海默的原子弹。

所以,麦克阿瑟的错误估计和信口开河,给军队太高的期望。

这样的期望在战争中是致命的,就如同假如你不曾知道光明,那么黑暗也可以忍受。

可是,这群美军期望圣诞节就回家。

希望破灭时对士气的打击,就如同拿针去刺鼓胀的气球。

然后,他们寄回家的信,一开始兴致高昂,充满了对国家的信任和对指挥官的赞美。

在发现盟军南韩部队毫无抵抗力,在指挥官沃克堪称耻辱地死亡后,士兵们的信还能寄到家人手里吗?

寄不到的,所有从军队寄出去的书信都需要审核。

而家人寄来的信,又全然不知他们的惨败。

这样的压力与心理打击下,李奇微不得不在上任第一天,就对士兵进行体罚。

可是,李奇微也只能整顿美军。

不靠谱思密达

李奇微与彭老总针尖对麦芒。

他通过提拔可以为自己卖命的年轻人,快速地整顿军纪。

并在第六感的驱使下重点布防,把自己在这次战争中的第一次,亮相放到了汉城。

可他没有想到,东亚除了有宁死不屈。

打出一条血路的中国人、疯狂创死全世界的日本人,还有非常会审时度势的韩国人。

当时还是南韩。

志愿军没管李奇微,让李承晚加急做的防御性工程。

我们直接拿大炮轰韩国驻军地。

一般而言呢,我们参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诺曼底登陆。

第一天死了那么多人,盟军最终还是成功了

这场战役成为了二战的转折点。

汉城大概也算一个转折点——在汉城,李奇微亲身体会到,南韩这所谓的友军有多不靠谱:

南韩军四散溃逃,毫无组织纪律性。

比起军队,更像是临时把老百姓抓起来逼他们上战场。

据说,当时李奇微就站在路中央希望韩军停下,结果韩军直接绕开他继续逃。

李奇微突然释怀地笑了。

虽然韩国人靠不住,但他作为指挥官,而且是接任指挥官,是不可能直接一走了之地。

哪怕汉城之战,已经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美军依然在他的指挥下,顶着志愿军炮火坚守。

李奇微则趁机做了一些布置,也可以说是陷阱。

就是在这个战役中,他让人把自己的睡衣,钉在汉城指挥处的墙上,并且留下了一句称赞志愿军的话。

他的称赞可能是发自真心的,但钉睡衣却另有用意:

不自然,暗示有可能回来,又挺私密,好像他已经彻底溃败。

彭老总收到这个情报的时候,志愿军士气高涨,斗志昂扬,想要乘胜追击:

彭老总选择守汉城,不出击。

一是,当时志愿军的后方补给,一直供应不及时。

全靠将士们的信念支持着,就是凭着一股气打到了汉城。

如果追击,有可能死伤惨重。

二是,彭老总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和军事素养,判断这有可能是美军诱敌深入的计策。

所以,彭老总最后顶着巨大的压力,选择了不追击。

后续证明也是如此——美军的物资与后续补给,是不会停的。

当时的杜鲁门让美国的民众“为了战争做一切事”,有强大军事与经济供给的美军实力没有变弱。

如果彭老总追击,志愿军会有更多的生命,留在朝鲜半岛那冰冷的泥土中。

写在文末

每每回顾历史,都对当下的国际形势更加唏嘘。

新中国的成立,给了所有被压迫与发展中的民族希望。

读书的时候,不明白这话的重量。

如今才发现这里面不仅有沉甸甸的血,红灿灿的信仰,还有一双双至今深陷战火的人民向上挣扎的手。

彭老总当时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放到历史的长河中看,会发现这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事件。

正是这些关键小事件,才构成我们如今的生活。

为当下,为正在受苦的民族,牢记历史,不忘初心。

14 阅读:6233

评论列表

圝圣言圝

圝圣言圝

3
2024-05-02 19:56

朝鲜战争最主要的就是分寸。即要打疼美国,又不能把美国打急眼了。彭总分寸掌握的正合适。不然逼美国使用核弹,连苏联也没办法收场。如果换泽连斯基,必然以悲剧收场。普京就如彭总一样,不断试探美国底线。缓慢收缴乌克兰地盘。美国一旦和俄罗斯谈判,普京必然以实控线停战。

南斋孤风中

南斋孤风中

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