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1年上学,卖车卖房带6岁娃全国游学,行万里路真这么重要?

悦木Ivy陪娃成长 2024-03-12 12:45:10

河南郑州,有一对父母,他们为了带娃“看世界”,让6岁孩子推迟一年上学,带娃踏上了游学之旅,足迹遍布了十来个省份。

这场游学之旅并非轻松之举,开销之大让这对父母不得不掏出家里的积蓄,甚至将车房卖掉来支持这次旅行。

作者认为,这对父母说的“只有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行路是行无字之书”,“见识多了格局自然就大”,都是非常好的教育观,但是行走看世界毕竟只是教育方式中的一个面,将其无限放大,就不可取了。

其一,旅行再好,也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当做“主业”,不至于。孩子一年有寒暑二假,家长是有足够多的时间带娃看世界的。

其一,旅行再好,也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当做“主业”,不至于。孩子一年有寒暑二假,家长是有足够多的时间带娃看世界的。

其二,把旅行安排成一年一度的、长线的活动,更有助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用不同年龄段的视角看世界。同一个地方,孩子8岁和9岁时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风景,这本身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全部集中在一起,“一日看尽长安花”。

其三,对大城市的孩子来说,小县城的集市,大山里的小村子,潺潺的溪流,路边的小虫虫,都是风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城市的高楼大厦,博物馆、图书馆,都是风景。带娃旅行应当量力而为,为了旅行搞得财务状况吃紧,多少有些得不偿失了。

其四为了旅行耽误读书,更不可取。

读书和旅行,本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同样重要。

读书,是让孩子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而旅行,是让孩子触摸和体验世界的一种最棒的方式。

去年夏天我带娃爬山,我家老二发现了一只鸟,他激动地指着鸟喊,“妈妈,戴胜鸟,戴胜鸟!”我真的是太惊喜太惊喜了,因为我们之前读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书时,提到了谷雨三候“戴胜降于桑”。

当时我有给孩子们看戴胜鸟的图片,还看了戴胜鸟的视频,知道戴胜鸟是一种非常漂亮但是“家里”却非常臭臭的鸟。

如今他在大自然中认出来了,这个知识就真的转化成有血有肉的常识了。这是从理性的“我知道”到感性的“我知道”的奇妙认知变化过程。或许他会忘了这次旅行,但是他再也不会忘记戴胜鸟的样子了。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身临其境的浸润,这种体验感,是无论多么细腻的文字,多么专业的书都给不了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含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的寂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恢弘。。。

旅行,能帮助孩子把这些真实立体的画面映在眼睛里,把鲜活的味道吸入鼻孔里;旅行,能够让孩子伸手摸摸世界的质感,闭眼感受世界的模样。

但是反过来,如果孩子从不曾触碰这些文字,那么他们可能会错过一种更多层次的、更丰富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虽然年龄小的孩子未接触、不理解这些文字;孩子们甚至会在真的碰到这些文字时,早已忘记了他们看到过的景色。但是,请不要小看人类的大脑。从感官层面去构建起来的认知和联想,是潜在的,是奥妙的。

一个人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会扎根和内化于他的精神世界当中,形成独一无二的他自己。没有一段旅途会白走,包括童年时的旅途。

带孩子旅行,孩子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心态会更豁达,思路会更广阔,遇到问题也不容易钻牛角尖。孩子知道了世界是多元的,人和物都是可以有很大不同的,就更能容易欣然接受和而不同。至少,不会因着诸如“甜粽子咸粽子”之类的问题,和人吵到不可开交。

诚然我非常认可带娃旅行的重要性,但是这个6岁娃的爸妈砸锅卖铁让孩子旅行,甚至让娃晚一年上学的做法,太过激进,不可取。

0 阅读:37

悦木Ivy陪娃成长

简介:俩小学生妈妈,日常分享教育规划、学习资料、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