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山:全身38个弹孔,4次被毛主席接见,92岁被抬进人民大会堂

梦菡评历史 2023-12-24 06:01:06

2021年,一名坐着轮椅行动不便的老人被护卫们抬着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七一勋章”。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党和国家还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兵。”

感慨万千,思绪纷飞,一身戎装的老人,正是曾经四次被毛主席接见的战斗英雄王占山。

亲身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战,王占山究竟有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冲锋扛旗的排头兵

王占山是河北唐山人,1933年日军占领唐山地区之后,原本贫苦的百姓生活变得更加艰难,王占山从懂事时起,就是在对日寇的仇恨中度过的童年。

他曾经亲眼看到过日军为了抢粮食残杀村里百姓,为断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援不惜烧掉数百亩百姓的口粮地。

在王占山的心里,“仇深似海”这几个字年幼之时间就已深深地镌刻。当冷口大战、喜峰口大战的捷报传来之后,王占山和村里的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卢沟桥事变之后,毛主席在蒋介石宣布全面抗战开始之前,就已经让红军在日军后方的冀东地区进行游击战、组织武装起义。

王占山的父亲和叔叔都参加了当地抗日农会,10岁的王占山虽然不能直接上战场,但是也拿起了红缨枪参加了儿童团,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日事业做着贡献。

日本投降之后,国民党部队在河北地区开始抢夺胜利果实,已经成为民兵队长的王占山被国民党部队抓到了牢中,不过几日就和一同被抓的八路军战士被押上了法场。

当敌人拎着沾着八路军战士血的大刀站在自己面前,王占山破口大骂,大喊“就算砍了我的脑袋也要跟着八路军干!”

与敌人高高举起的大刀一同响起的,还有及时及时赶到的八路军游击队清脆枪响。

王占山的命保住了,他顺利成为解放军,也很快用木头手枪抓了一个“舌头”缴获重要情报,给解放丰南立了一个“奇功”。

不过,这只是他传奇战斗生涯的开始。

天津城外的海河大桥是进入天津的交通要道,国民党派出了重兵防守,自诩“固若金汤”,所以就称这座桥为“金汤桥”。

这座桥全长76米,步行也不过两三分钟的行程,但是在1949年1月15日那一天,解放军战士却在这里苦战了9个多小时。

“天津修的好,城外有战壕,城内有碉堡,战士热情高,你来交战书,我把决心表”这是当时解放军战士们唱的歌,表现了当时战士们攻打天津的热情,同样也唱出了天津满布战壕、碉堡的情况。

当时林彪下令三天攻下天津,刘亚楼却打了30小时攻下的包票,攻破“金汤桥”的任务就交给了王占山所在的45军135师404团7连。

7连是尖刀连,是善打硬仗的强兵,连指导员马占海身先士卒,带领一个排率先冲上了金汤桥,在插红旗时被流弹击中。在牺牲之前,马占海用尽全力把红旗插在了桥上。

这一幕让后面的王占山看得热血沸腾,就在三个月之前,他刚刚在马占海作为介绍人的情况下在党旗面前宣誓,如今这位声称攻下金汤桥改善伙食要吃下20个大包子的指导员,已经永远倒在了桥上。

王占山是第三批冲上金汤桥的战士,当他把炸药包扔到敌人碉堡中时,插在桥上的红旗已经被打得弹痕累累、也沾上了多名战士鲜血,但仍然是鲜红的。

攻下金汤桥之后,尖刀7连被授予“金汤桥连”的称号,在那一张全连仅剩下的24人的合影中,撑着红旗的人,正是王占山,他不仅接过了红旗,也接过了前任们传递下来的红心。

王占山先后参加了湘赣、两广等多次战役,凭借勇敢和机智多次立功,新中国成立时刚刚20岁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资深“老”排长。

朝鲜战场上的英雄

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占山所在的45军和44军一同被改编为54军,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他们从惠阳北上,进入朝鲜参加了那一场伟大的立国之战。

从辽东半岛进行海防任务,到平壤驻扎负责防空作战任务,王占山在几次小规模战斗中表现出了他的领导和指挥能力。王占山自己也不知道,在不久之后的战斗中他将会被人们称为“兵王”。

1953年中旬,战争进度进入到夏季反击战的第三阶段,当时美国在地面作战没有占到便宜,便想在谈判桌上通过耍小伎俩拖延时间,韩国的李承晚又趁机叫喊“北进”,还叫嚣要“统一半岛”。

为了教训一下李承晚、加快和平解决问题的进程,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战场上再“敲打敲打”美军和韩国军队,于是就发动了金城战役。

当时王占山所在连队接到的任务是连夜奔袭,穿插到金城江大桥旁的408.1和周边的两座高地,占据这三座能够扼守美军退路的咽喉要地。

美军虽然也在这里布置了防守,但是在志愿军的猛烈进攻下,连一天都没有坚持住就放弃了阵地。虽然夺下了阵地,但是志愿军也有二十多人的伤亡,只剩下76人守着这座影响战役进程的高地。

美军得知这里失守之后,马上就调集远远超过他们兵力的两个营进行反扑,同时又增加了美军第555野战炮兵营,用密集的火炮把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一遍“犁地”。

在志愿军的头顶上,还有美国增援来的飞机,一遍又一遍地投下航空炸弹。

面对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远远处于优势的敌军,王占山和他的战友们用轻武器依仗着美国人修建的工事一次次的打退了蜂拥而上的美军。

不过,悬殊的兵力还是不争的事实,仅仅一天的时间连长张炳振的腿就被炸弹炸断,副连长王青山也身负重伤,不得不从阵地上撤了下去。

尽管伤亡不小,但他们依然死守在阵地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接到的任务是坚守这里。自己的位置关乎整个战役的胜败。

到了第四天时,他们已经打退了敌人的百余次进攻,指导员、和连排级干部基本都已经重伤、阵亡,阵地上只剩下20多个人还在坚持战斗,3排长王占山是仅存的指挥员。他也和战士们一起拼刺刀、用石头砸退了美军多次进攻,已经累得筋疲力竭。

“人在阵地在”,王占山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在战士们的脑海中却如同当初在金汤桥上的红旗一样,鼓舞着人心。

一直到了第四天夜里,赶来支援换防的405团2连战士们从被炮火翻起的泥土中扒出了浑身是血昏迷不醒的王占山,以及同样重伤的卫生员、炊事员和三名战士。

当时人们都以为王占山已经牺牲,好在有医护兵发现还有微弱的喘息,才及时送到了医院进行抢救。

根据医生的查点,在王占山的身上一共有枪伤、刀伤、破片伤38处,在野战医院昏睡了数天才缓醒过来,就连医生都说他“命大”。与他身上的伤口相互映衬的,是仍在408.1高地前面的400多具美军和韩军尸体。

因为王占山等人的奉命坚持,牵制住了大量敌军,有力地保证了整体战役目标的达成,让这一场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同时也逼迫美军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促成了停战协定的签订。

经过这一战,王占山的名字成为了英雄的代名词,他因此被朝鲜方面授予“国旗勋章”,同样被志司授予“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1958年,跟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的王占山,还作为志愿军的英模代表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记者把这个珍贵的瞬间用相机捕捉了下来,他也把这张珍贵的照片视若珍宝一样珍藏。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党给了我新生,我也要把我的生命还给国家,今年我还活着,我要好好地替牺牲的战友们活着。”

越北扬威后发挥余热

王占山在回国之后被升任师参谋,用自己亲身经历解读美军的战术打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了解西方国家军队的战术打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也在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务上始终坚持着初心。

1979年时,越南在苏联的挑唆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对我国发动了战争,我国决定“教训一下小兄弟”,当时担任162师副师长的王占山也随着部队,一同去“教训”了越南。

他的162师五战五捷,成为了当时西线战场上战绩最佳的队伍之一。

162师因为身处中原腹地,并不是在中越边境,所以起初只是作为高平和凉山战场预备队的身份进入越南,刚花了6天的时间穿行2500公里到达广西,还没有来得及修整便接到了救援125师的任务。

125师刚刚进入越南时采用了坦克和步兵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不过却在复合县遇到了硬骨头,不仅没有攻下县城而且还有被围的危险。

原本我军的习惯是穿插迂回,但王占山却建议直接迎面猛攻,师长李九龙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正面用火炮和坦克发动了猛攻,与125师内外夹击消灭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完成了如越的“首秀”之后,王占山和162师在马诺、广渊公路、凉山和高平等地,接连取得佳绩,162师也被称为“猛虎师”。

王占山在越南的作战时间并不长,但他却用连战连捷的成绩做了出国作战的答卷。

回到国内后,王占山被升任为河南安阳军区副司令员,虽然离开了战场,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另一种方式进行着自己的“战斗”。

王占山曾经对自己的家人和同志们说过,“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腐败,抵制不正之风是每一个党员应该注意的事情。”

他有一个妹妹,曾经想通过王占山的“门路”给儿子在部队里面找一个“好差事”,但王占山却回复“孩子的未来应该自己闯,如果到部队就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王占山子女和家人们回忆,自己从来没有坐过王占山的公车、占过公家的便宜,因为王占山一直都以身作则,不吃、不贪、不占。

王占山退休之后,过起了“居家养老”的日子,甚至在别人看起来他的日子过得还有些“寒酸”。

家里的家具摆设都是“新新旧旧”,用具都是“缝缝补补”,丝毫看不出半点“官家”的样子,甚至王占山平时去买菜都是专挑打蔫的、隔夜的,简单说就是挑便宜的买,有时候还会捡一些别人不要的菜叶子。

也难怪别人都说王占山是个“抠门老头”,“穷司令”。不过王占山对这些话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如既往地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自己共产党员的责任和自己当初的承诺,一如顶着风扛着红旗的旗手。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的命是国家给的,也是老百姓给的,当初他们给我们玉米饼菜饽饽吃,今天我们更要回报他们。”

节俭的用度,让工资有了剩余,王占山就会去购买书籍、学具资助贫困的学生,并且到学校去给学生们进行革命教育。在学生们的口中并没有王司令,而是“王爷爷”。

在安阳三官庙小学的门口,有一棵茂盛的松树,那就是王占山和一些新四军老革命一同种下的雪松,每逢清明节时学生们都会在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英灵之后,也来到这棵树下听“王爷爷”讲革命故事。

这就是王占山经常说的“人可以退休,但是思想和革命精神都不能退休,人可以在家,但是党员的余热不能凉。”

2021年,中央领导人给王占山授予了象征党务工作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这是对这位戎马一生、以党的旗手精神发光发热的老战士最中肯的认可。

结语

王占山的心中始终有着鲜红的党旗在飘扬,他的身上也不止有“七一勋章”,他身上的那38个伤疤也是他显赫的勋章。他自己也如同炙热的党旗、闪耀的勋章一样,成为了更多人们的榜样。

正因为我党有一个又一个王占山这样的旗手、闪耀的勋章,党的未来才会征途如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3

梦菡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