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基础经济数据那么差,可是为啥旅游消费类的项目那么火爆?”
表面看是金水收缩下,人的消费能力降级,所以只能消费得起不贵的项目。
真实原因大概率是消费心理与性格偏好整体转向了。在无神论国度里,新冠的浩劫让绝大部分人经历了直面死亡的洗礼,就像很多8宫人与12宫人的经历类似,劫后余生,很多事都看淡了,“什么星辰大海,什么主义,什么人模狗样的行头装扮,在生死面前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偏好于是被改变,从谋划长远,未雨绸缪,逐步变成“明天会不会死都不知道,过好今天就够”。消费行为进而从过去攒钱买房买车的“长周期消费偏好”,变成了旅游、餐饮的“短周期消费偏好”。
这种影响将是长期的,不是几年就会改变的。最典型就是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后当地人的性格变化。地震刚结束是厌世、创伤,之后会变得不在乎长久,而只在乎即时满足,其中又以唐山人性格最为典型——“没有信仰,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吃喝玩乐,不喜绕弯。”
60年的轮回前,1960-1963的浩劫同样改变了当时人的性格偏好,后续发生的很多事,都明显带着“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吃喝玩乐,不喜绕弯”的特点,背后都带着玩世不恭、及时行乐与暴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