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狂魔霍华德:为花完遗产疯狂挥霍,20年后竟然成了世界首富?

人间史名人录 2024-05-17 18:11:53

1976年4月5日,夕阳西下的休斯敦略带燥热,医院的泰特斯医生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告诉他要马上前往太平间,处理一起“特别”的案件。

而当他走进冷气逼人的太平间,眼前的一幕让他愣住了。一具瘦骨嶙峋的尸体静静躺在解剖台上,似乎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荒唐。尸体是那位曾引领无数梦想与疯狂的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

霍华德曾是好莱坞的宠儿,航空业的翘楚,身价超过十亿美元的传奇人物。那个晚上,泰特斯医生的手术刀不只是在尸体上划过,也仿佛划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一个不一般的童年

1905年12月24日,霍华德·休斯出生在美国休斯敦。父亲老霍华德·休斯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创立了“休斯工具公司”,母亲加诺则是一位来自英国的贵族。霍华德的童年在富裕的家庭中度过,但并不快乐。

霍华德的父亲是个天才发明家,他发明的旋转钻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层,这项发明使得家族财富迅速积累。

然而,富裕的生活并没有给霍华德带来太多的快乐。霍华德的母亲加诺崇拜贵族式教育,强调纪律和传统,而父亲则主张自由和创造力。这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让霍华德在成长过程中倍感压力。

霍华德在学校里很不合群,他性格内向,发育迟缓,常常被同学们嘲笑和捉弄。他讨厌去学校上课,经常装病待在家里。尽管如此,霍华德在机械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11岁时,他开始拆卸和修理家里的收音机。父亲看到儿子的兴趣后,特意为他买回了专业的工具。12岁时,霍华德已经能够熟练地拆装收音机,对机械构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他又迷上了骑自行车。霍华德凭借高超的骑车技术交到了朋友,性格逐渐开朗起来。13岁时,他已经不满足于自行车的速度,转而开始研究父亲的摩托车。在父亲的支持下,霍华德学会了拆卸和组装摩托车,机械的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霍华德的童年是充实又苦涩的,但那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会发生多么大的转变。

霍华德的梦想之旅

1921年,霍华德的母亲加诺在一次手术中意外去世。两年后,父亲老霍华德·休斯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18岁的霍华德在短短两年内失去了双亲,成为了孤儿。

父母去世后,霍华德继承了巨额遗产和休斯工具公司的股份。然而,在霍华德·休斯的生命中,追求梦想似乎比维持家族企业更为重要。

他的生活转折点始于1924年,当他决定将手中的公司管理权交给专业经理人,自己则投身于更富有挑战和兴趣的电影制作领域。

霍华德进入电影界的初衷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大众,更多是为了实现自己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他在洛杉矶购买了125家电影院,并开始大规模制作电影。

在这个过程中,他既是导演也是投资者,他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电影制作中,这包括购买设备、聘请最好的人才,以及制作成本高昂的场景和特效。

在他眼里,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得不做出的投资,但在旁人眼中,他便是在挥霍父母留下来的遗产,这时,谁也没想到20年后他会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霍华德制作的第一部电影《花花公子荷根》虽然商业上并未成功,但他并未气馁。转而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本制作了《阿拉伯之夜》,并凭借这部作品赢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这次成功证明了霍华德的实力和天赋。

然而,霍华德的野心不止于此。1928年,他开始筹备另一部电影《地狱天使》,这是一部描述一战中空战的大片。霍华德为了增加电影的真实感,斥巨资购买了87架真实的飞机,并建立了一座专门的机场。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霍华德亲自参与设计空战场景,要求场面必须震撼,效果必须逼真。

电影中的一场战斗场景,霍华德在导演椅上指挥着:“让摄影机跟上那架飞机,我要每一个机翼的震动都拍进去。不,那个角度不行,换!”

随着摄影师调整位置,飞行员驾驶飞机做出一系列高难度动作,每一个动作都令在场所有人屏息。霍华德的执着和完美主义在这一刻得到了体现,他不惜一切代价捕捉每一个细节,以确保电影的震撼效果。

《地狱天使》的成功不仅仅是在票房上,更在于它如何塑造了霍华德在电影界的地位。然而,这种成功的背后是巨大的财力投入和个人品牌的塑造。

在拍电影上,他从不吝啬花钱,从《地狱天使》的拍摄过程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他希望自己的亲手打造的电影能有最佳的展示效果。

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到了,但是他在电影行业的“挥金如土”也让人们对他产生了挥霍金钱的刻板印象。

很多人都认为他迟早有一天会因此而破产,但谁也没想到他的财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甚至一步一步成为了美国的亿万富翁。

霍华德的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塑造了他独特的性格和追求。当他进入某个行业时便不会吝惜花钱,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计后果的投资,最终让他的财富实现了倍增,奠定了他成为世界首富的基础。

当霍华德在电影事业上驰骋时,他的另一个梦想——飞行,也在悄然萌芽。1932年,霍华德成立了休斯飞机公司,开始转战航空业,这是他多元化投资的另一个里程碑。

他不仅投资制作飞机,还亲自参与设计和飞行测试,他的飞行员生涯同样是传奇的一部分,他曾经创下飞行速度纪录,最快环球飞行纪录。

1939年,休斯入主环球航空公司,在他的经营下环球航迅速扭亏为盈,他也因此成为美国的第一位亿万富豪。

从孤独巅峰到终极隐退

随着霍华德·休斯的商业帝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他的个人生活却逐渐陷入了深度孤立。他的晚年生活成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对照:一方面是巨大的成功和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精神上的崩溃和孤独。

进入晚年时,休斯内心的煎熬越发明显,他患上严重的强迫症,生活中他对细菌的恐惧达到了极端,几乎不允许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甚至连最亲近的助理也需要通过严格的消毒程序。

他的日常生活被严格的规则所束缚,这些规则包括了如何开罐头、摆放物品的具体位置,以及对食物的异常挑剔。

一次,他在与助理讨论日程时突然中断,指着一排放置不整的文件,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请把这些文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我需要有序,我...我需要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休斯的商业决策能力也受到了影响,虽然他依然通过电话会议管理他的商业帝国,但他的指令越来越反复无常,时常一改再改。

在他的指导下,公司仍然在运转,但许多决策开始显得缺乏前瞻性,有的甚至导致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在他的最后几年里,霍华德·休斯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他的饮食习惯不佳,经常只依靠少量的牛奶、巧克力和罐头豌豆维持生命。

在一次偶然的医疗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身体各项指标都在告急。医生尝试劝说他接受治疗,但休斯拒绝了:"我的身体,我的选择。我不需要别人来告诉我怎么活。"

霍华德·休斯的生命最终在1976年走到了尽头。他在从墨西哥飞往休斯敦的飞机上逝世,他的最后时刻并不伴随着响亮的新闻头条,而是在几乎完全的孤独中结束。

当法医在进行尸检时,露出了一丝惊讶:"这就是那位传奇的亿万富翁?他的身体状况比我见过的任何病人都要糟糕。"

霍华德·休斯的故事最终转化为一种悲剧,他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而他的结局则是对于一个孤独灵魂的深刻反思。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可能在内心深处感到空虚和孤独。

从败家到首富的反讽

霍华德·休斯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看到,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也可能在背后隐藏着无法预见的挑战和内心的苦楚。从一个继承巨额遗产的年轻人,到成为全球首富,再到最后的孤独晚年,霍华德的生活轨迹仿佛一部戏剧,充满了转折和讽刺。

尽管霍华德以败家著称,他在电影、航空及其它领域的投资确实帮助他积累了更多的财富,但这种看似疯狂的挥霍最终未能带给他真正的满足和幸福。他的财富虽在不断增长,心灵的寂寞和痛苦却也随之加剧。

在回顾霍华德·休斯的一生时,我们看到一个从极致奢华到极度孤独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财富如何塑造个人命运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心灵空虚如何侵蚀一个人精神的警示。霍华德的故事提醒我们,财富和成功能够带来许多东西,但它们无法买到幸福或治愈内心的创伤。

0 阅读:396

人间史名人录

简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