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展记##小猿看文物##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
【银锭】(明)
《邂逅•多彩大明1573——万历文物主题特展》展出三件正面分别刻有“银作局花银拾两”、“银作局花银贰拾两”、“银作局花银叁拾两”的银锭。定陵共出土银锭65锭。除本次展览展出的拾两、贰拾两、叁拾两银锭外,还有一种伍拾两银锭,这四种银锭分属于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孝靖皇后三人。伍拾两最多,共计四拾四锭,叁拾两十锭,贰拾两四锭,拾两七锭。
银锭铸成后,多数在上面或侧面或底面錾刻有文字,少数无文字,个别的贴墨书纸标签。伍拾两者为各府县州从地方征集后进供给中央的,刻有府、州、县名以及年代和重量,少数还刻了知州、知县和银匠的姓名。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文字还使用简体字或代用字,如宁(宁)、定(锭)。从银锭铭文来看,万历皇帝的银锭主要来自江西布政司,孝端皇后的银锭主要来自浙江各府州县,孝靖皇后的银锭主要来自苏州长府县。这种现象可能是折色银入京库后,分省储存,帝后丧葬时又分别取用之故。另一部分,叁拾、贰拾、拾两锭都是银作局,这些大概是各地征收来的散银,汇集到中央后由银作局加工成锭。
明代赋税有本色、折色之称,以米、麦交纳称本色,而将税粮折成金、银、钞、钱、绢、布、漆等交纳,称之为折色。这些银锭,有的特别标明是米银、折银、金花银。征收的银两专供宫廷之用,称为金花银,其中叁拾、贰拾、拾两银锭全为银作局制的金花银。
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定陵博物馆等.定陵(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文|观察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