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红陶盂及支座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通高20厘米孟高

丝佩说历史 2023-09-15 13:37:14

#小猿看文物#

红陶盂及支座

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通高20厘米 孟高95厘米 口径105厘米 底径11.3厘米

支座高10.5厘米 足径8.2厘米

平底,底径略大于口径,外壁近口沿处口两侧有对称乳钉状凸起。其材质为夹砂红陶,表面粗糙。孟下支座由三个独立的靴形支架组成。支架下半部中空。这种由盂和支架组合而成的器具,堪称磁山文化最具特色的陶器之一。

磁山文化因最初于 1972 年发现于河北省武安县磁山村而得名。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遗物。据科学測试.其年代约为公元前 6000 ~ 前 5600年,属于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遗存。磁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将著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的年代向更远推了一千多年,在学术发展史上具有很高价值。

磁山文化陶器以红陶为主,因烧成气氛不稳定,故呈色多不均匀,一件器物上有时会呈现红、褐、灰等色。加之陶泥未经细致淘洗,致使胎质柤糙。陶器采用泥条盘筑和捏塑法成型,胎壁薄厚不均烧成温度较低。 陶器易碎。器物多以素面为主,少数民族装饰有绳纹、篦(bi二声)划纹、指甲纹等。

资料来源: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M].

蔡金英.磁山文化的谱系研究[J].华夏考古,2021(01):40-48.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文|观察猿平次

0 阅读:0
丝佩说历史

丝佩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