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五代版)

咩咩爱历史 2024-05-09 08:57:20

897年形势图

01

大唐昭宗年间,朝廷权柄已失,天下虎狼横行,正是墙头变幻大王旗。

渐渐形成几路强藩:

汴军朱温、晋军李克用、淮南军杨行密、川军王建最为强大。

朱温经过数次大会战,昭宗乾宁四年(897年),终于击败天平军节度使朱瑄、泰宁军节度使朱瑾兄弟。

中原大地,十之八分归于朱温。

朱瑄被杀,朱瑾率余部逃归杨行密,杨行密大喜,亲自北至高邮迎接。

朱温的第一劲敌李克用,这几年低开低走,威名大挫,退回河东。

朱温北方压力减小,趁着大胜兖、郓朱氏兄弟的余威,兵分两路,直逼淮河。

东路军由汴军大将庞师古率主力七万大军,直抵淮河清口,西路由葛从周率军一万,进攻重镇寿州,牵制敌军。

有一举吞下杨行密淮南军的打算。

杨行密背后正与两浙钱鏐打打停停,只能南面采取守势,调集主力集中淮河。

杨行密早知道迟早要和朱温打一仗,对淮河防线进行了精心布置。

准备与朱温一决雌雄。

九月,朱温亲自坐镇宿州,庞师古大军南下,进驻清口,兵锋指向高邮、杨州,葛从周部抵达寿州,一场大战即将揭开帷幕。

02

朱瑾归于杨行密的队伍中,有一支数千人的强大骑兵,是晋军李克用的部下沙驼铁骑,援助朱瑾被朱温切断归路,就一起退到淮南。

一下子淮南军战力提升不少,可以和北方军野战不落下风。

两名骑将,一是史俨、一是李承嗣。

杨行密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坦言:我军只有3万人马,怎么对付这次战役,大家积极发言。

杨行密本人的计划是集中兵力,驰援寿州,和朱延寿部合力,击败葛从周,然后调头对付庞师古。

话音刚落,一人站起来反对:“大帅这个方案不妥。”

正是河东骁将李承嗣。

李承嗣分析,如果淮南军打葛从周,过久羁縻于寿州,庞师古大军南下,扬州失守,刚大势去亦!如今寿州方向,葛从周未必奈何得了朱延寿,咱们要抓住机会,打掉清口庞师古部,寿州方向,可以不战而胜。

一句话,敢于亮剑!

03

杨行密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集思广益,听得下意见。

当即同意,按李承嗣的方案办。

杨行密、朱瑾、李承嗣等率三万大军,直趋清口。

前线淮南水师张训部在涟水打击庞师古相当有效,北方军队不习水战,吃亏不小。

十一月,下起雪来,湿冷的江淮天气,北方兵很不舒服,庞师古又按朱温的指示,驻军清口,不敢轻动。

有人提醒:“这清口地处低洼之地,要防备敌军水攻。”

庞师古近年屡战屡胜,骄傲的很,为表示胸有成竹,在大帐中和谋士下着围棋,不理这种意见。

几天后,淮河的水位下降了不少,有人说这是淮南军在上游筑水坝拦水!

庞师古喝令:斩了!乱我军心!

骄傲使人丧命哟!

十一月癸酉日,淮南军打开水坝,大水轰隆隆,冲进清口大营,刹那间水深没顶。

隆冬岁月,不识水性的北兵浸在水中,又冻又怕,登时乱成一团。

朱瑾率5000骑兵渡过淮河,穿着汴军军装,从北边进攻清口大营;张训从南面开始进攻。

汴军仓促应战,分不清敌我,只有挨打的份。

朱瑾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率军猛砍猛杀......

战鼓声、呐喝声中,杨行密率大军杀到,一起夹攻......

庞师古当场被斩,汴军被斩一万多,淹死投降不计其数。

清口大营全面崩溃。

04

葛从周在寿州和朱延寿相持,得到清口大败的消息,立即转身向北逃跑,再不走,就被包饺子了。

他反应快,淮南军也不慢,杨行密、朱瑾、朱延寿紧紧追赶,在淠水追上汴军。

葛从周部正在渡河,遭到淮南军数道并击,军无斗志,眼见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这时,猛将牛存节率部殿后,拼死抵抗,暂时挡住了淮军的攻势,让大部队渡河逃脱。

躲过了刀兵,却躲不过老天——

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汴军士兵连继四天吃不上东西,饿死冻死一大批,回到宿州,不足千人。

至此,汴梁东西两支大军全线溃败。

此后,朱温再也没能力发起对南方的大规模进攻,杨行密有力地控制江淮吴地,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

杨行密给朱温写了封信道:

“庞师古、葛从周不是对手,你可以来淮南,咱们一决高下!”

朱温气得发疯,却无可奈何,他理智地对南方收缩防线,把精力花在对付北方那些听说他清口大败而跃跃欲试的敌人们。

至此,唐末五代的“赤壁之战”,以弱小的淮南军大胜强大的汴军宣告结束。

2 阅读:192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6:23

    直接造成五代前四代只敢染指四川而不敢渡过淮河

咩咩爱历史

简介:洞察世界,体察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