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的管理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吗?

帮兄聊职场 2024-03-06 22:5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是关于劳动者方面的法律,凡是中国境内的劳动者,不管是什么身份,都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但这两部法律的实施主体还是有重点的。

劳动法是关于劳动的法律,劳动合同法是关于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都与劳动有关系,在我国劳动就是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劳动,只不过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分。劳动者是指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其他领域工作的人员。

按照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从这个表述来看,劳动法实施的主体,主要是企业职工和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凡是与这些组织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适用劳动法。

事业单位作为作为一个用人单位,只要有职工,不管职工是编制内的职工还是编制外的职工,只要被录用,事业单位为其发了工资,这就标志着已经和事业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只要劳动关系成立,其权利和义务关系就已经形成,劳动关系就要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执行。

比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时间、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都要执行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法律中还有一部比较重要的法律,那就是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是劳动合同方面的法律,主要是围绕劳动合同的种类、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法律责任等方面来规定的。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这个适用范围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是一致的。除了企业必须要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以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要按照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执行。

事业单位过去都是端的铁饭碗,按照过去的说法都是国家干部,和机关干部几乎没有区别。在人们的印象中,劳动法主要是管工人的,不适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在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个改革就是打破原来的铁饭碗,实行竞争上岗和聘用制。现在事业单位录用的工作人员,都要和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

企业职工签订的是劳动合同,事业单位编制外人员也是签订的劳动合同,编制内工作人员签订的是聘用合同。从字面上来理解,虽然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不一样,内容要求也有差别,但实质上还是劳动合同。聘用的目的就是劳动,就是工作,聘用关系就是劳动关系。

凡是和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就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且聘用合同的内容必须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原则的体现,不能违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虽然那提法不一致,但精神是一致的。

比如劳动合同中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事业单位的提法是签订至退休年龄的聘用合同,实际就是无固定前劳动合同,但表述不完全一致。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的表述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对于劳动争议的处理,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执行的。事业单位的工作时间、休假规定、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都是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执行的。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只要和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或是和事业单位订立劳动合同,虽然名称上是称为聘用合同,但本质上还是劳动合同,都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也是按照劳动争议协调仲裁法的规定来处理。

0 阅读:32

帮兄聊职场

简介:与大家分享职场社保知识,是解决专业问题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