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就职典礼将至,台当局透露外宾规模,大部分是元首总理层级

润国际 2024-05-19 03:42:29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国际甄姬队

编辑|国际甄姬队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的就职典礼即将举行,但外宾的到场人数和级别却相当有限,甚至连亲密的邻邦日本也只派出了一批国会议员,可见国际社会对其已日渐边缘化。

赖清德虽仍在固步自封,试图以"互利互惠""无前提"等说法与大陆对话谈"独",但这终将是一厢情愿的异想天开。

当前,一个中国原则已是国际共识,民进党若再沿着"台独"道路行驶,其前景只会愈加艰难。

赖清德就职迎冷门 国际边缘化大势所趋

面对即将到来的"马关条约",赖清德就职典礼外宾寥寥无几,短小精悍地勾勒出了当前台北当局在国际上的尴尬处境——越来越边缘化。

这不啻于国际社会对其"独立"立场的一记重重钦佩,不仅狠狠地打了赖清德的脸,更象征着他日渐式微的影响力。

那么,导致上述这番窘境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关键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执迷不悟地坚持"台独"理念,与一中原则完全对立,从根本上就得罪了国际主流力量。

众所周知,现今国际社会早已形成承认一个中国的广泛共识,包括联合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和组织,都认可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而赖清德当选后,不但不思检讨,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强调所谓"主权独立"等荒谬言论,与既定国际现实完全背道而驰,自然难逃遭到冷遇的下场。

"我们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决不接受'一中原则'或'九二共识'的前提。"——赖清德就职前即这样嘲讽

其二,民心丧失导致国内阵营割据,赖清德的执政基础并不稳固。

虽然赖清德在总统大选中力压朱淑娟勉强当选,但支持率只有四成,而且岛内泛绿阵营也出现严重分裂。

"我们坚持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决不接受'一中原则'或'九二共识'的前提。"——赖清德就职前即这样嘲讽

国民党及各地县市长纷纷表态不出席就职典礼,就是最有力的佐证。换言之,赖清德未能团结民心、整合各方力量,又何来与大陆叫板的资本?

其三,大陆近年来实力持续走强,使得台北当局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当前,中国综合国力已远超台湾,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一切:2022年,大陆GDP高达114万亿元,是台湾的23.4倍;军费开支约为1.45万亿,也是后者的16.7倍。

在如此悬殊差距面前,赖清德"独立"的呼声,显然已无任何市场。

围绕本次赖清德就职典礼冷门事件,各方观点也是纷纷扰扰:

有认为这反映出海内外对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的极度不信任,国际社会不会接纳"台独"分子。

也有分析指出,即使蔡英文上任时情况好一些,但总体而言台湾已在国际上地位日渐边缘化,势单力孤、四面楚歌;还有人嘲讽赖清德不自量力,顽固坚持"台独"路线不仅在国际上无人问津,就连亲日本也不给面子。

"我们对于'九二共识'及'一中原则'从来都是排斥的,这两个是完全不存在的前提。"——赖清德竞选时如是说

确实,赖清德此番执迷不悟的姿态,让台湾在国际上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内外交困,赖清德下一步该如何走?

事实上,赖清德就职典礼遇冷仅仅是表象。更深层次来看,这正是民进党一贯"去中国化"的理念和行径在国际社会遭到全面拒绝的一个缩影。

不可否认,早在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就开始鼓吹"去中国化"、生造"台湾人"等狂热民粹思潮,试图与祖国大陆切割、对抗,并在蔡英文执政时达到顶峰。理所当然,任何理性的国际力量都不会认同此等"台独"行径,给出的结果自然就是遭到普遍孤立。

赖清德一上台就振振有词,必欲在"尊严"等幌子下与北京周旋,根本就是对国际现实力量的严重误判。一个中国原则早已成为不可否定的全球共识,任何违背都将付出相应代价。

具体到台北当局而言,目前尚存的所谓"邦交国"也只是昙花一现。赖清德倘若执迷不悟,必将在国际上的处境愈加岌岌可危。

从这个层面分析,赖清德就职遇冷或许是上天对其的一次当头棒喝,让其醒悟于"台独"根本就是一条绝路。

展望后路应对

未来,两岸关系能否好转,取决于赖清德的政策走向。

若是乐观预期,赖清德在就职后果断放弃"台独"立场,重拾九二共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与大陆重启对话,两岸关系或将逐步缓和,局面有望扭转。

不过,这需要赖清德有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因为这无疑将引来民进党内部的强烈不满甚至分裂,所付出的政治代价将是沉重的。

反之,若是悲观情景,赖清德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沿着"台独"老路狂奔,两岸关系将陷入长期对立,台湾未来将愈加被国际社会边缘化。届时,其执政将陷入僵局,民心更将尽失,最终不得不在各方压力下提前下台或失去连任的资格。

不难看出,赖清德确实处在一个进退维谷的困境当中。我的建议是,他应顺应民意和国际大势,完全放弃"台独"立场,将两岸关系的发展重新纳入正常轨道。这不仅有利于岛内长治久安,也将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最终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伟大目标。

引发网友热议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

"赖清德就职遇冷再次证明了'台独'是行不通的,他应该顺应大势,尽快回到一个中国的轨道上来,否则执政只会越来越艰难。虽然放弃'台独'意味着巨大的政治代价,但这是维护台海和平的必由之路。"

也有网友认为:

"赖清德的执政基础本就不稳固,仅靠四成的支持率就想和大陆对着干,未免有些盲目乐观了。即便日后作出让步,在民进党内部也将引发巨大分裂,最终权力或将归于他人。不如趁早下台,免受更多非议。"

还有网友认为:

"国际社会对赖清德的冷遇固然是事出有因,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台湾作为一个地区的独特性。大陆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通过有效的方式消除岛内同胞的疑虑,而不是简单地予以孤立。只有两岸和解,才是双赢的最佳出路。"

一语点核心

纵观全文,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日渐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赖清德固然可以借助选举糊弄一时,但终将在内忧外患的重重压力下站不住脚。想要走出困境,唯一出路就是放下所谓"台独"的私心杂念,重新拥抱祖国的怀抱。

期盼赖清德能够及时醒悟,不要错失良机。其实,两岸统一也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务实的态度去消除台湾同胞的疑虑,循序渐进,最终让祖国完全统一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您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实现两岸和解,并最终走向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景?

0 阅读:1

润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