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洲发现世界铁山,够人类用上200年,为何人类没有开采?

宇宙天文馆 2024-05-22 17:00:26

在人类的持续开发下,如今亚欧大陆、非洲大陆等均已被瓜分完毕。

只有地球的最南端,还有一块比中国的面积还要大的土地没被瓜分——南极洲。

别看南极洲人烟稀少,它可不是资源贫瘠的荒芜之地。南极洲不仅有储量超过5000亿吨的煤炭,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查尔斯王子铁矿,被称为“世界铁山”。

但是南极洲的铁矿可以够人类使用多少年?为什么各国还没有对这块“香饽饽”下手?

资源丰富的白色大陆

与其他大陆不同的是,南极洲首次被发现的时间不是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而是等到19世纪才被发现。

南极洲的色调较为单一,有超过九成的地区被冰雪覆盖。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动植物能否生存下来都是一个未知数,更不用说怕冷怕热的人类了。

近年来,尽管一些科考团队陆续前往南极洲开展科研,但是人类依旧是这块白色大陆的稀客。

不过如今绝大部分国家都对南极洲虎视眈眈,一些“强盗”型的西方国家甚至恨不得将这块大陆占为己有。

各国之所以蠢蠢欲动,是因为南极洲的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

据悉,南极洲的金属矿产资源覆盖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约等于34个中国。

除了面积惊人之外,这些矿产资源的厚度也不容小觑,有的矿产资源的厚度高达6.5千米。

可想而知,矿产资源几乎遍布南极的每一处,但是南极最多是哪些资源呢?

根据现有数据来看,南极储量最为丰富的资源是石油、煤、铁。

被称为“黑色金子”的石油在南极的储量达到1000亿桶,可见南极也是“富得流油”。

同时南极的煤炭储量达到惊人的5000亿吨,而中国的煤炭储量也不过2000多亿吨。

除此之外,南极还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铁矿,被称为“世界铁山”。

这些铁矿位于查尔斯王子山,有着长度达到120千米~200千米、宽5千米~10千米的矿床。

有专家曾作出预测称,这些铁矿可以满足人类200年的用铁需求。

我们都知道资源是衡量一个地区、国家贫瘠或富有的重要指标,因此自古以来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但是截至目前,暂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派出大量人员前往南极开发资源,就连一向喜欢将他国资源占为己有的美国也没有染指南极。

不过回顾历史便会发现,南极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未来各国在南极竞争的激烈程度只会有增无减。

越发热闹的南极

自15世纪以来,欧洲人一直认为地球的南边或有着不为人知的大陆。

1820年1月27日,沙俄探险家贝林斯豪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突然在地球南端发现一块巨大的冰。

此时他的眼中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光芒,惊讶地说:“终于找到了!”

原来他经过数月航行后抵达的地方刚好就是人们苦苦寻觅的南极洲,而这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围绕南极大陆进行航行。

后来在这片土地的吸引下,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探险队陆续来到南极一探究竟,原本荒无人烟的大陆变得更加热闹。

按照道理来讲,这些心怀诡计的西方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南极大陆,但是为何西方人没有直接瓜分南极呢?

别说,西方国家还真有这个想法。

俗话说“先到先得”,这些西方国家便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吞下南极这块肥肉,但是这块肥肉可不好咽。

1908年,英国的探险家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南极洲,接着开始主张英国对该洲一部分地区“拥有主权”。

在英国打响划分南极洲的第一枪之后,日本、法国等多个国家火速派出探险队前往南极。

后来位于南美洲的智利跟阿根廷也决定入局,各国开始互相拆毁对方国旗等用于声张主权的标志物。

随着各方在南极洲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变得动荡不安,严重影响科考活动正常运行,解决南极洲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有些疑惑地问:“这个时候的美国跟苏联呢?”

冷战时期,美国跟苏联是彼此的死对头,自然免不了要在南极洲瓜分问题上拉扯一下。

美国一向喜欢拉拢其他国家对抗他国,因此最初想要联合英国等西方国家将苏联排除在南极洲之外。

但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苏联怎么可能同意?

于是苏联说,任何相关条约没有苏联同意都是无效的,直接将西方国家瓜分南极的念头扼杀在摇篮里。

没过多久,美国也一反常态地站出来说“不”。

原来当时英法等国在瓜分南极时,顺理成章将一块资源相对贫瘠的土地留给美国,但美国哪里是这么好哄的,所以后来美国也不干了。

这样一来,美国跟苏联便有了“强强联手”的理由。

195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推动下,《南极条约》逐渐形成。

该份条约冻结各国在南极洲声张主权,规定南极科考的目的是发展科学,不得用作军事用途,这相当于暂时将其他国家瓜分南极洲的黑手拦在门外。

但是为何英法等国家会愿意缔结《南极条约》呢?这也相当好理解。

毕竟当时冷战的环境就是谁的拳头硬,谁说了算,而美苏是世界上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其他国家就算有怨言,也不敢随意朝美苏发作。

等到1991年,各国又签署《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规定各国不得在接下来的50年内在南极开展矿产资源活动。

也就是说,至少在这50年内,各国对南极的铁矿等资源下手都是违法的。

各国蠢蠢欲动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国家又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放弃南极洲这块“香饽饽”。

后来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打着科研的旗号,争先恐后前往南极建设科考点。

其中美国作为主动发起《南极条约》的国家,在以该条约为主导的南极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尽管美国没有直接声明对南极拥有主权,但是美国已经抢先一步在南极点上建立科考站。

此前一些国家曾声张对南极一定范围内拥有主权,而这些想占有的领土都要经过南极点,可见美国闷不吭声地掌握了主动权。

另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计划在议定书到期之后开发南极矿产资源,比如俄罗斯曾放出将在2048年前后到南极开采石油的风声。

如今许多国家都想方设法突破《南极条约》的限制,未来各国在南极洲进行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加上在自然条件的制约下,仅有一小部分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可以前往南极开展科研活动,因此所谓《南极条约》更多是强者之间的争夺游戏,小国很难获得在南极分一杯羹的机会。

不过想要对南极进行开发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今还有哪些因素限制人类对南极进行开发呢?

首先,主权之争。如今各国正在南极洲展开激烈的较量,未来必定会掀起更加严重的对抗。

这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类在南极洲的科研活动,还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国家大打出手。

其次,自然因素。相比较其他五彩缤纷的大陆,被冰雪覆盖的南极洲的条件恶劣得多。

目前南极洲的绝大部分地区都不适合人类居住,即使宣称对南极洲享有主权,也很难派出大量人员前往南极洲开发、声索主权等等。

同时由于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南极洲资源开采难度大、投入成本高。

比如,南极洲各地都有大量厚厚的冰川,有的冰川还会移动、消融。

即使人类建起钻井平台,也随时有可能会被毁于一旦。

最后,运输问题。南极洲远在地球的最南方,各国前往南极开采资源之后还要费尽力气将资源运回来,途中随处可见的是浮冰等各种障碍物,难度不亚于唐僧取经。

不过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会逐渐下降。

未来人类在南极洲的竞争将进一步激化,各国在该地区将应该更加白热化地博弈。

0 阅读:3

宇宙天文馆

简介:宇宙天文馆,不止有宇宙天文,万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