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钵可汗死突厥四分五裂,长孙晟上表杨坚离间突厥四可汗

历史的非理性者 2023-08-06 22:07:10
读书笔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第四部分陈纪九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公元581年到公元583年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

资治通鉴

突厥佗钵可汗重病致死,死前对儿子庵逻说,我的哥哥不立他的儿子,将可汗的位置交给我,我死之后,你要避开大逻便。等到佗钵可汗死之后,突厥国人想要立大逻便,但因为他的母亲微贱,众人不服。庵逻身份尊贵,突厥向来看重他。摄图最后到达,对国人说,如果立庵逻,我将带领兄弟归附他。摄图年长,而且雄壮勇敢,国人不敢拒绝,于是立庵逻为嗣。

大逻便因为不能被立,内心不服庵逻,多次派人羞辱庵逻。庵逻制服不住大逻便,将国家让给摄图。国中众人一起议论说,四个可汗的儿子,摄图是最贤能的。于是一起迎立摄图,叫做沙钵略可汗,住在都斤山。庵逻住在洛水,叫做第二可汗。大逻便对沙钵略可汗说,我与你都是可汗的儿子,各自继承父亲的位置,如今你极度尊贵,只有我不是可汗,为什么?沙钵略可汗怕他惹事,以大逻便为阿波可汗,依然统领他原来的旧部。又沙钵略可汗的从父玷厥,住在西边,叫做达头可汗。众多可汗统领自己的部众,分别住在四个方向。沙钵略可汗因为勇敢部众最多,北方都归附了他。

隋主杨坚称帝之后,对待突厥礼数很薄,突厥因此很是怨恨。千金公主因为宗庙被毁很伤心,整天劝说沙钵略可汗,请求为北周报仇。沙钵略可汗对他的臣子说,我,是北周的亲家,如今杨坚自立为帝而我们不能制服,还有什么面目见千金公主。于是与前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攻击隋。杨坚对此很忧虑,下令修筑边境,完成长城的建造,让上柱国阴寿镇守幽州,京兆尹虞庆则镇守并州,屯兵数万以防备。

当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去突厥,突厥可汗喜欢他善于射箭,留了他好几年,让众多子弟与贵族和他交好关系,希望能学到他的射术。沙钵略可汗的弟弟处罗侯,叫做突利设,特别受众人的拥戴,被沙钵略所猜忌,秘密派心腹与长孙晟结盟。长孙晟与处罗侯一起游猎,顺带观察山川的形势和突厥部众的强弱,处罗侯并不知道。

等到突厥侵犯隋,长孙晟上书说,如今华夏虽然安定,但是戎敌依然强盛,兴师讨伐,不是时候,抛开不管,又会被侵扰,所以应该想一个办法,可以控制住他们。玷厥相比于摄图,兵力强盛但是地位不足,外面名声很大,实际上内部已有裂隙,以情理鼓动他,他自会参战。再说处罗侯,是摄图的弟弟,够奸诈而势力微弱,以一些旁门左道得到了众人的拥戴,但是因为摄图的猜忌,内心不自安,想做一些事情来遮掩自己,实际上很害怕摄图。再说阿波可汗首鼠两端,夹在中间,有点畏惧摄图,受到摄图的牵制,但是他只想和最强的人结交,不能确定下来。

如今我们应该远交近攻,离间强的而联合弱的。与玷厥通使者,说服与阿波联合,则摄图必然回兵,防守右边的地域。我们再引来处罗侯,那么摄图还要分兵力出来防守左边地域。首尾互相猜疑,腹心被离间,十几年后,趁着他们的内乱讨伐他们,必然可以一举将他们消灭。

杨坚看了长孙晟的上表,非常开心,将他召来谈话。长孙晟再次用嘴说形势,手画山川地理,写下他们强和弱的地方,对突厥了如指掌,杨坚被深深地震撼,将他的建议全部采纳。派遣太仆元晖从伊吾道出发,去拜访达头可汗,赐给达头可汗狼头旗。达头可汗使者来隋,让他受到的待遇比沙钵略可汗的使者高。以长孙晟为车骑将军,从黄龙道出发,给奚,契丹钱财,让他们为向导,得以到达处罗侯的所在地,布下心腹,诱说处罗侯归附隋。反间计已用,果然突厥内部相互猜疑。

隋与南陈的形势图

南陈始兴王陈叔陵,是太子陈叔宝的弟弟,与陈叔宝不是同一个母亲,他的母亲是彭贵人。陈叔陵为江州刺史,性格苛刻狡诈。新安王陈伯固,因为善于诙谐戏谑,受宣帝陈顼和太子陈叔宝的宠爱。陈叔陵因此讨厌陈伯固,私下找他做的不好的地方,想将他绳之以法。陈叔陵入宫为扬州刺史,事务多涉及朝廷,执事询问陈叔陵意见,陈叔陵同意,执事就劝说宣帝采用,稍微不符合陈叔陵心意,就被下为重罪,甚至致死。陈伯固很是畏惧,于是谄媚于陈叔陵。陈叔陵喜欢盗墓,陈伯固喜欢射野鸡,经常一起去郊野,非常亲密,图谋不轨。陈伯固为侍中,每次知道一些秘密,就会告诉给陈叔陵。

我的阅读感受

佗钵可汗死之后,突厥就乱了起来。因为继承在突厥并不标准,虽然多数时候是由儿子继承,有时又会由兄弟继承。木杆可汗将位子传给弟弟佗钵可汗,没有立自己儿子,那么佗钵可汗死,立谁就成了老大难,到底是该立自己的儿子,还是木杆可汗的儿子。佗钵可汗选择了立自己的儿子,还要劝说儿子防备木杆可汗的儿子。结果突厥还有习气就是尚武尚勇,谁能力强谁当可汗才能让人信服,往往这个因素才是真正决定着可汗归谁。

所以按道理摄图本不应该当可汗,但是他强,所以能得人心,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汗。这一点和内地王朝是有很大区别的。

长孙晟留突厥,剧本怎么和汉武帝时期中行说有点一样,但是他们二人的选择却是完全不同。

0 阅读:25

历史的非理性者

简介:喜欢阅读历史与中外经典文学,细品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