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哪位国军将领的起义对蒋介石的打击最大?

绿海看历史 2024-05-22 22:10:35

1948年,华野在全面解放了山东之后,转而南下向徐州进军,与此同时,中野也离开大别山,向徐州极速靠拢。徐州是江淮地区的要害所在,也是南京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徐州被解放军占领,那国民党将完全失去战略上的主动权,届时只能被动挨打。

为了保住徐州,蒋介石将自己的“家底”全部搬了出来,凑足了八十万大军开赴徐州,打算在此地和解放军开展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一举歼灭华野和中野的主力,扭转战略上的劣势。为了确保战役胜利,蒋介石还制定了一份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只要各部队按照预期完成任务,那国民党军就能一战定乾坤。

当然,理想都是美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国民党内部有很多中共的特工,他们很快便通过特殊手段获取了蒋介石的作战计划,并在第一时间将其传往西柏坡供毛主席、朱老总翻阅、研究。如此一来,我方便完全获悉了敌人的动向,毛主席随即指挥华野和中野避敌锋芒,转而侧击敌人,猛击国民党军的要害。

很快,黄百韬兵团便遭到解放军包围,并很快被歼灭,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状况打乱了蒋介石的原定计划,蒋介石一时慌了手脚,不知接下来该何去何从。而解放军则趁着胜利之势,再度猛扑向国民党军,意欲围歼黄维兵团。黄维反应迟钝,对于即将来到的危险还浑然不知,等到他反应过来情况不对的时候,解放军已经将他团团围住。

黄维随即命令部队摆开防御姿态迎击解放军,同时向南京方面求援,希望蒋介石速派援军为自己解围。可眼下徐州战场已然乱成了一锅粥,其他国民党军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援救黄维呢?在等了几天之后,黄维见援军迟迟没有踪影,不禁万念俱灰,别人始终是靠不住的,想要求得一线生机,只能靠自己突围了!

纵观整个黄维兵团,最精锐、最擅长攻坚的当属廖运周的110师,该部是中央军精锐部队,官兵战斗素养极高,很适合当突围的先头部队,而为了进一步加强110师的战斗力,提高突围的成功率,黄维还从其他部队抽调了一些大口径火炮和坦克给110师使用。

但让黄维万万没想到的是,该部的指挥官廖运周竟是共产党员!他此时已经决定率部起义,脱离黄维兵团。某天晚上,廖将军让全师的官兵都带上白毛巾,以免被对面的解放军误伤,随后悄悄离开国民党阵地,前往一处战略缓冲区集结。华野政治部的几位军政干部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他们在见到廖将军之后,当场宣读了华野的改编命令,宣布将110师并入华野,并继续让廖将军担任师长。

另外一边,黄维在得知廖将军起义后大惊失色,他连忙让友邻部队前往110师的阵地,接管此地的防务、弥补整条防线上的缺口。但解放军并未给他这个“亡羊补牢”的机会,华野两个师已经从110师留下的缺口冲杀进来,将黄维兵团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而其他解放军部队则趁着黄维兵团混乱之际,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对黄维兵团展开了分割、包围、歼灭。黄见大势已去,便乘坐一辆坦克想要逃跑,谁料在半路上坦克突然抛锚,这让他倍感绝望,后来,他被一支解放军巡逻小队捕获,当了我方的俘虏。

在接下来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又有三个国军兵团被歼灭,解放军趁势攻占徐州,拿下南京的“北大门”,而国民党至此丢失了所有机动兵力,再也无力和解放军相抗衡。廖运周起义一事对老蒋的打击很大,毕竟廖是黄埔学子,深得老蒋的信任和倚重,而如今黄埔学子竟选择加入红色阵营,这也表明老蒋一向为之得意的“黄埔精神”已经灰飞烟灭,没有人愿意继续助纣为虐,和老蒋一条路走到黑。

1949年中旬,长江防线被解放军突破之后,国民党败局已定,蒋介石随即奔赴台湾做困兽之斗。1949年下旬,1950年初,湖南、云南相继宣布脱离国民政府,转而加入人民政府,至此,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自此步入了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慢慢摆脱贫困、落后的现状,逐渐发展起来,人民群众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1 阅读:124

绿海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