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医生出错,不会有检测出错?》首先,任何检测出错,只要是医生开具的,那一定是

芸芸聊健康 2024-02-15 11:03:10

《只有医生出错,不会有检测出错?》

首先,任何检测出错,只要是医生开具的,那一定是医生有错。虽然,这不能据此否定检测出错。

检测是医生开的。检测出的差错,医生当然就是有错。虽然这个有错,未必对病人有实质性伤害。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检测未必是医生开具,而是当下流行的检验自测。

对检验自测必须抱有相当警惕。因为检测本身就会出错。

我们都知道检测也是有敏感性、特异性。

敏感性就是真病人的 “不漏诊率”;

特异性就是非病人的“不误诊率”

从检测的固有特征就知道,检测是可能出错的。

何况,检测对象的选择也影响检测的可靠性。

假定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达99%的优异检测,如果选择不同的人群做检测,其可靠性也会有很大改变。

即,检测前概率是5%的人,跟检测前概率是50%的人,都用这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达99%的优异检测。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也会有很大差别。

如果检测是阳性,检测前概率是50%的人很可能是真有病;但检测前概率是5%的人仍相当大可能性并没有病。

而如果检测是阴性,检验前概率是50%的人没有病的可能性很大,但仍有一定概率是漏诊;而检测前概率是5%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没有病。

因此,哪怕检测很优异,也需要医生来判读检测对象的“检测前概率”。

有了医生的可靠判读,那么就会让检测发挥最大效能。

而检验自测缺乏这个环节。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明明是检测前概率很低的人,因为检测阳性而误认为自己有病。

……

总的来说,对于公众的自助检测(即检验自测),应该要慎重开展。

目前被医学界公认可以开展的检验自测并不多。比如,HIV自测,宫颈癌筛查自测等。

新冠的抗原检验自测在新冠大流行时,其意义较大。因为大流行时,检验前概率相对偏大。这样检测阳性可以肯定,而阴性的排除价值弱。

而新冠非大流行时,这样的抗原自测要慎重。因为阳性也未必是真的,阴性的排除价值会因为“敏感性不够”而相对偏低。

相对来说,非大流行时,新冠核酸自测反而帮助要大一些。但是,检测可靠不等于有后续治疗很必要。因为有必要抗新冠病毒治疗的是免疫力低下人群,是高龄老人。

其他得新冠的健康人,其实是不需要抗新冠病毒治疗的。

所以,哪怕是新冠核酸自测,真的就可以放开了搞吗?

0 阅读:63
芸芸聊健康

芸芸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