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拟任他俩其中一人为副师长,华中局没通过,再报中央同意了

从阳化石 2024-05-07 19:19:03

1945年9月,当新四军3师奉命北上挺进东北,黄克诚师长为加强师部领导,决定将刘震或洪学智提拔为副师长。像这样级别的干部任命,师部、军部是无权任命的,只有上报华中局。

可对于这项任命,华中局负责人并没有同意,让黄克诚师长有些意外,让其他人也有些意外。1944年之前,3师有副师长张爱萍,后接替4师担任师长。此后3师师部领导只有黄克诚、参谋长洪学智以及政治部主任吴法宪。

至于华中局为何没有同意,不得而知。

当时,新四军有7个师,师领导班子都不算大,1师师长粟裕、副师长叶飞,政治部主任钟期光;2师师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肖望东;4师师长张爱萍,政委邓子恢,副师长韦国清,参谋长张爱萍;5师师长李先念,政委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6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参谋长罗忠毅;7师师长张鼎丞(未到任),政委曾希圣,孙仲德任参谋长,何伟任政治部主任等。

尽管几个师领导班子都不大,可面对去东北作战,在不熟悉的战场上,工作量势必会加重。黄克诚之所以从刘震或洪学智提拔,是要加强师部领导工作,师部只有3个领导运转不开。如果刘震担任副师长,这样师部多位负责军事的干部,如果洪学智担任副师长,调彭明治为参谋长,这样师部还是4个领导。

不过,黄克诚有权向中央建议,这源于他刚当上中央候补委员,这不算越级汇报,这是中央赋予委员、候补委员的职责所在。

上级根据他的建议,最终任命刘震、洪学智都为副师长,而彭明治继续担任旅长。原因在此前的文章中也说过了。

3师向东北进发,是分为先头部队和主力部队的。当任命下来,担任10旅旅长的刘震因行军,没有及时收到通知。直到11月中旬,部队进入河北玉田休整,黄克诚向他传达上级任命通知,并介绍7旅、8旅和独立旅的情况,让他今后多管全师作战指挥方面的工作。

实际上,3师抵达山海关时,秦皇岛登陆的敌先头部队向我山海关守军发起进攻,当时山东7师杨国夫部在此坚守。刘震准备指挥3师在山海关附近配合兄弟部队,但情况急剧变化,山海关失守后,上级命令3师主力从冷口、喜峰口出关,11月底到达锦州。

进入东北后,因为没有根据地,3师首要任务就是开辟根据地,尽管也打了一些战斗,但是规模都不大。部队首要任务就是剿匪,肃清匪患,建立稳定后方,发动群众,因此刘震与黄克诚、洪学智率领8旅特务一团向通辽进军,后刘震被任命为吉江省委书记兼军区司令、政委。后洪学智担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后改为黑龙江军区司令员,也进行剿匪。

随着全军统一改编,组建野战纵队,刘震先于洪学智担任纵队司令,洪学智在在黑龙江剿匪完成后,也被调任纵队司令。

他们两位分别指挥2纵、6纵打了不少打仗硬仗。

我们知道2纵是由8旅、10旅以及独立旅组建而来,都是3师的老部队,而6纵是有3师7旅以及山东7师以及渤海军区独立旅组建而来,也就是说6纵一部也是3师的一部分。

1949年,全军改编时,刘震担任14兵团副司令兼军长,洪学智担任15兵团副司令兼参谋长。解放后都被评为副兵团级,授予上将。

5 阅读:1279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