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中先生是现当代中医界的一座高峰,备受推崇
他写的回忆文章《无恒难以做医生》,被《名老中医之路》收录。我隔一段时间就要重读一次,总有不同的感悟和启发。今天重温岳老学习中医的几个阶段,感触很深。太阳底下无新事,名老中医之路,其实一直都在那里,只不过这是一条艰苦卓绝的奋斗之路,无恒心则会失败。
岳老在学习锡纯和温病学派之后,感到效失参半,即使治好了,岳老也坦言,有时不一定是药物的功劳,为什么呢?小病轻病、养生调理保健,补成人之虚、促小儿之生长发育……到底是药物的功效,还是贪天之功,医生心里应该有数。岳老感觉这些后世的时方,有“琐细沉弱”之弊,治疗疑难大病的疗效不是那么快能提高。苦闷彷徨之际,又重读仲景之书,留下了对经方学术体系著名的论断,中医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察症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准当前之象征,投药石以祛疾。其质朴的学术,直逼实验科学之堂奥”。后来岳老又读唐代诸书,从35岁左右到四五十岁这段壮年时光,主要是以古方治病。
岳老总结古方与时方的学习要点——
学古方(汉唐方)要能“入细”,入细则能理复杂纷乱之繁。学时方(宋金元明清后世方)要能“务实”,务实则能举沉寒痼疾之重。
“入细”就是钻进去,不要流于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每个经方,药味和剂量一变,其主治就变,药物的配比也很讲究,方剂背后有太多的奥秘,岂容浮躁者涉猎,岂容浅尝者问津!“务实”就是不要在虚玄的理论上打转转,而是要探究时方背后其起效的真实药理,要经得起重复,而不是侈谈,信息茧房,自吹自擂,自诩高明!
壮年是重研伤寒经方的大好时机,此时有了中西医理论和实践的深厚积淀,也告别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孟浪,性格趋于沉稳,很多事情能看透,逐渐走向“不惑”和“知天命”,来吧,一起学经方[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