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早饭时想# 【中国要为奠定理论系统做准备了】
原来华为终端BG软件部总裁,鸿蒙系统研发的重要领导人王成录要去哈工大念第二个博士了,初看这个消息有点奇怪,因为王成录早就是哈工大的材料学博士,现在也是深开鸿的领导,他在软件领域的贡献和水平,超过绝大部分博士生导师,因为做鸿蒙做出的成绩,现在他被评上院士我也不奇怪。本来他似乎是并不需要这个博士学位的。
为什么要去读这个博士,其实王成录自己有非常清楚的解释,经过8年的积累,对于操作系统的工程实践,应该说他已经积累的差不多了,他是想把操作系统的理论体系建立起来,这方面他可能会觉得自己还要回回炉,把计算机和信息理论的理论基础打得更加扎实,再把自己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建立起操作系统新的理论体系。
这个层面我就深深的叹服,也相信王博的思想远远走在前面。更相信他会大有作为。
今天我们在信息产业,大量的基础理论还是西方人奠定的,比如我们就言必称香农。为什么香农奠定这样的理论,这也是时代给了他的机会,因为电话网在美国最早普及,香农为了解决减少电话噪音的问题,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香农是很伟大的,香农提出这些理论,不是坐在家里凭空想出来的,他是需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间,看到了技术中间存在的大问题,看到了技术未来的大方向。这样的理论为未来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巨大推进,香农的时代电话相对于书信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信息可以瞬时到达,传输速度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减少噪音提升信息传输的品质,香农在研究这个过程中间,产生了信息熵的理论。但是香农的时代过去已经有几十年,在他提出这些理论的时候,人类根本没有大规模信息存储,信息传输的能力也是很弱的,计算能力根本没有全面引进到信息技术,编码还是比较初级的,更谈不上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信息技术融合。
今天人类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利用,都和香农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需要逐渐形成新的信息理论,这给王成录这样的人留下了很多机会。他们在一线已经做出了世界一流的产品,对于操作系统的理解,早就不是一个单机的官理与驱动,而是要把万物都连接起来,用一个系统整合众多的能力,把信息的一切都包容其中。
鸿蒙系统不仅是中国有了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在安全性有了巨大提升,相对于其他的系统,鸿蒙系统远远超出了传统系统的思维,把 PC、平板、手机、手表和众多的智能产品整合起来,这需要全新的理论来做支撑,这个事情就应该有王成录这样的人来做。
这是中国整个科技发展,给科研工作者带来的机会,这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正路。科学和技术是永远融合在一起,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我也知道像何祚庥老师,也想搞出一套理论,当他一辈子的搞法,就是把几个不相关的名词,拉到一起,比如说量子力学和三个代表,以为这就是理论。殊不知深厚的理论,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够突破的,就是香农也是研究电话噪音开始的。
时代给了中国科研人员机会,相信很快的我们不但会在工程能力领先世界,我们也会在基础理论形成突破。因为基础的理论永远建立在工程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