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港英当局计划,花费1270亿元建造一个新的国际机场。中方得知此事后,

云孜聊过去 2024-08-12 19:11:48

1990年,港英当局计划,花费1270亿元建造一个新的国际机场。中方得知此事后,提出一个疑问:“等到1997年,你们打算留给特区政府多少财政储备?”英方回答:“50亿,港币。” 为了一个机场,只给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预留50亿,英当局显然是要将香港掏空。 大陆接手后不仅要补贴香港,香港还会遗留下一个永久的“殖民耻辱”。港英当局这个计划,可谓是奸诈恶毒,但中方也不是吃素的! (参考信源:南风窗——《香港新机场风云》) 这件事的起因,要从1989年说起,港英当局曾计划一个“玫瑰园计划”,具体就是港英当局拿出1270亿港元,在开埠建造一个国际机场。 计划宣布后,很多人反对,有人同意也有人反对。 毕竟香港确实需要一个新机场,旧的国际机场条件实在太差劲,因为巨大的噪音甚至还连累了房产价格大跳水。 但是政府给出的招标计划,许多大财团不敢接,因为马上就要到1997年,他们害怕政府一变,之前的投资就会打水漂,除非中方也表态同意。 但是港英当局不敢请示中方,他们口上说建造国际机场是为了群众,实际到底什么什么用意,只有港英当局自己明白。 他们这么做有三个目的,一是留下一个彪炳史册的殖民纪念品;二是将香港历年来积攒下来的资金花完;三是借此让本家大捞一笔。 中方一开始没有表态,可港英当局却私自放出中方赞同建造机场的消息,还在没有财团参与的情况下,单方面宣布拨款70亿港元建造青马大桥。 这让中方不得不站出来说话了,要真让港英当局将历年来存储的盈利花完了,等1997年时中方接手香港,那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 一开始,港英当局含糊不清,一个港方人士站出来回答:他们动用的储蓄基金,不是外汇基金,储蓄基金本来就是用来建设公共设施的。 但这话唬唬不懂财政的市民还可以,却唬不住一个政治家。 国务院港澳办公室主任鲁平,当即就戳破了港英当局的“遮羞布”,财政基金是外汇基金的一部分,怎么算不动用外汇基金? 随后更是直接问:“不要再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就说你们打算用多少,给留多少!” 港英当局十分尴尬,更不敢直接给记者透露他们预计要花多少。 鲁平丝毫不顾及他们的脸面,直接讽刺的跟记者爆料:“他们打算全部花光,就留个领头,你说怎么办?” “等1997年后一个钱不剩,难道要给每个人加税?” 这话一出,香港人都不乐意了。 建造国际机场是好事,可为了一个机场把纳税人的钱全部掏空,等港英当局拍拍屁股走了,立下一个“宏伟建筑”,他们得到了美名,可香港和大陆就得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了。 中方的不配合,香港人的埋怨让港英当局不知所措,还试图故技重施。 说是邀请中方政府商谈此事,结果港英的人在会议上,直接拿出十几份工程标书,自顾自的介绍要如何建造。 中方这下可真生气, 直接表示:这不是合作,这是逼人就范。 港英当局见中方不配合,当即也开始耍无赖,说还没到1997年中方就插手香港政务。 可这事关1997年特区政府的利益,如何能让中国不管?难道任由他们把香港政府储蓄资金全部掏空? 在商谈数轮后,港英当局做出退步,但又没有完全退步。他们允诺留250亿的储蓄资金,但要求中方承担香港建造机场的债务。 因为这句话,原本缓和的局势又瞬间尖锐起来。 原本留的就不多,还要中方承担港英当局留下的债务,中方也不是傻到非要当这个冤大头。 事闹到最后,英国首相梅杰也插手了这件事,经过英国驻华大使馆、伦敦、香港的紧密联系,双方的分歧也逐渐一步步缩小。 随后在7月分,双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并重新开启“玫瑰园计划”。 有了中方的点头,“玫瑰园计划”进行了公开招标,很多大企业也跃跃欲试... 但港英当局一步步试探中方底限,一直不断要求加大支出,那些英属公司也在疯狂调高报价,但是我方也不是吃素的,一直坚守着预留储蓄的底限,又限制了港英当局的债务范围。 而新机场名叫“香港国际机场”,在1991年开工,在1998年正式通航,为香港的发展和繁荣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记录我的8月生活#

0 阅读:61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