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结果公布后,功德林一位战犯感叹不已:“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我至少也能

云孜聊过去 2024-08-14 20:41:09

1955年授衔结果公布后,功德林一位战犯感叹不已:“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我至少也能评个‘大将’!” 韩浚这句话不仅仅是在吹牛,在某种程度上的确算是事实,他在1927年时曾经担任过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 而秋收起义是毛主席领导的,而且对我党意义非凡。从这个角度看,韩浚这个副总指挥地位相当高,如果没有发生意外,单凭这份资格和功绩,最终评个大将基本没什么问题。 (参考信源:湖北文史——《韩浚:从黄埔一期生到中将军长》) 韩浚之前的履历十分优秀,他是黄埔一期生,和陈赓是同学,两人还一起去了苏联留学。 回国之后,韩浚在北伐战争中的表现也非常亮眼,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年轻俊才。 最关键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形势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韩浚没有丝毫犹豫就站在了共产党这一边,还准备去和起义队伍会和。 因此韩浚被任命为秋收起义副总指挥,完全是实至名归。 然而好巧不巧的,就在韩浚赶赴湖南参加秋收起义时,遭遇了敌人袭击不幸被捕。 敌人不清楚韩浚的身份,没有把他怎么样,只是将他关押了两个月。 但就在这两个月里,毛主席发动了秋收起义,韩浚就这么错过了这场有着重大意义的革命活动。 更要命的是,因为全国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出狱后的韩浚已经无法和党组织取得联系,还遭到了老蒋的通缉,处境十分艰难。 最开始,韩浚还非常坚定自己的选择,即便是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也没有和反动派同流合污。而是联合了一批反蒋的黄埔同学,搞了一些拥护汪精卫,反对蒋介石的活动。 可是没过多久,汪精卫也叛变了革命,之后更是在蒋介石的排挤下出了国,韩浚等黄埔同学只能就此解散。 就在韩浚走投无路又穷困潦倒的时候,蒋介石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蒋介石托人给韩浚转达了一番言辞恳切的话语,表明黄埔学生都是一家人,应该同仇敌忾,只要韩浚知错就改回南京,蒋介石必定不计前嫌重用于他。 蒋介石当时只是缺乏人手,想要加紧笼络黄埔旧部,帮他尽快将红军“剿灭”,根本没有多少真心。但是韩浚信以为真,还大为感动,当即便回到南京向蒋介石效忠。 从此刻起,韩浚的命运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一个革命者转入了反动派的阵营。 蒋介石说到做到,当即封了韩浚一个不小的官职,韩浚也投桃报李,在“围剿”红军和抗日战争中都立下了不少功劳。 然而,蒋介石嘴上说不会心存芥蒂,实际上十分介意,对韩浚始终是利用居多,经常刻意排挤。导致韩浚一个黄埔一期生直到1945年时才升任军长,比很多学弟都要落后许多。 不过有一说一,韩浚在抗日战争时期做出过不少贡献,从南京保卫战到武汉会战,第二、三次长沙会战等等,每一次战斗他都英勇奋战,表现十分出色,立下无数战功。 因此1947年,韩浚在莱芜战役中被俘后,我党对韩浚一直持以宽大处理的态度。后来因为韩浚在功德林中改造态度良好,所以在1962年时获得特赦,得以开始新生活。 虽然包括韩浚在内,都对他错失秋收起义一事感到十分遗憾。 但韩浚落得最后这个结果,也和他革命信念不坚定有着非常重大的关系。在那个交通和通信都十分不便的年代,有太多人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但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坚持,排除万难去和党组织汇合,而韩浚选择了站在反动派阵营,甚至一度参与“围剿”红军,最终沦落成战犯又何尝不是他选择的结果呢? 即便是韩浚没有被捕,参加了秋收起义,结果也不一定能顺利评上大将。 因为当初和韩浚一起去参加秋收起义,中间没有被捕,职位是总指挥的卢德铭在秋收起义中牺牲了。 换句话说,没有平白无故的大将,所有开国将帅身上都肩负着很多战友们的牺牲和付出。 不能只看到最终结果,就开始遗憾如果当初。没有真正的奉献和付出,就没有功成名就,历史也没有如果。

0 阅读:486
云孜聊过去

云孜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