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
挺好的电影,是《我不是药神》的延续。说逆行人生消费底层人苦难,当年却很少有人觉得《药神》消费底层人苦难,说白了,就是药神上映的2018年,中美刚刚摩擦,经济还尚好,病人是社会的少数,观众觉得电影里的人离自己很遥远,而心生同情。《逆行人生》反映得是经济萧条、大规模失业的2024年,每个人都可以带入到《逆行人生》里同济外卖员的角色里,于是一些人就破防了——我知道我找不到工作了,但谁要你百分百还原地讲我,还要笑话我?其实徐峥还真没笑话谁,电影充满诚意,都是讽刺。喜剧的高级状态,都是无奈的讽刺下的苦笑——现实里的徐峥是一个很少会笑的人。因为更深层的没法触及,触及了过不了审,投资的钱就要打水漂。可隔靴搔痒,就会有人骂你怎么不去揭露更深层次的东西。
印化社会就是这样,强大的官,生出了凶猛的印,印规定了各种各样的规矩,扼杀了产生新赛道的自由,人就会被强制限定在特定赛道里,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得不卷。结局就是食伤克绝,众生看不到希望。
这种社会形态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各种新式的暴力武器,也没有right to vote,那么普通人在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情况下,还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活得好一些呢?
电影里其实是很真诚地在讲破局的办法——珍惜家人,用爱来相互温暖,用细致解决一个个问题的方式,解决困境。尿失禁的父亲想办法解决尿失禁,母亲想办法重新经营好小卖部,妻子面对丈夫的失业不是去搞离婚这样甩包袱的事,而是同甘共苦,打鼓、美甲一起分担,丈夫在接受现实的情况下努力跑单。整个家庭都在齐心协力,做好各自份内的事,努力解决家庭的困境,爱滋养了彼此,然后一步步走出困难。大家的心态是健康与积极的,家里的孩子也就可以健康成长,而不会因为父亲从名牌大学程序员变为外卖员而感到自卑、不安。是意识决定物质,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另一面是,男主高志垒与外卖同事的关系。他从一开始不得不做外卖员,到后来接受自己的处境,潜心钻营这个行业,同时也就逐步改变了他与同事的关系——大家不再是冷漠的竞争关系,而是相互关爱与支持的团队。改变这一切的,是爱。
人的内心富足是由爱的滋养程度决定的,与财富、权力大小、社会地位无关。在这样一个萧瑟、人心凉薄又无能为力的时代里,爱是唯一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