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母亲突发疾病,男子把母亲紧急送到医院后,请担架把母亲送到急诊。谁知,抬担架的工作人员表示:私人承包,先交钱再抬人。母亲病情耽误不得,男子请求先抬人后面把钱补上,谁知,被无情拒绝。男子怒斥: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还是做生意的地方?医院的回复更是让人气愤。
当时,医院大厅内人来人往,医护人员忙碌地穿梭其间,黄先生的亲属情况危急,需要立即送入急诊室,出于对病人安全和舒适的考虑,黄先生向医院工作人员提出使用担架的要求,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要求却遭到了拒绝。
"对不起,先生,使用担架需要额外付费。"一位工作人员告诉黄先生,这句话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黄先生的情绪。
"什么?使用担架还要收费?这不是医院应该提供的基本服务吗?"黄先生难以置信地质问道。
黄先生与担架队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很快升级为激烈的争执,双方的声音在医院大厅里回荡,引来了周围人的注目。
"你们这是在趁人之危!病人都这样了,你们还想收费?"黄先生情绪激动地说。
在与担架队僵持不下后,黄先生决定寻求医院方面的解释,他快步走向急诊科,希望能得到一个合理的答复。
急诊科内,医护人员正忙碌地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值班医生听完黄先生的诉说后,面露难色。
"先生,很抱歉,但是我们医院的担架确实已经承包给了私人经营,医院目前没有可以直接提供的担架。"值班医生解释道。
这个回答无疑是在黄先生的怒火上又浇了一桶油。"什么?医院连最基本的担架都没有?这还是正规医院吗?"黄先生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在得知医院无法提供担架后,黄先生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自己背着亲属进入医院。 "我们自己来吧,不用你们的担架了。"黄先生咬牙说道,眼中充满了失望和无奈。
在亲友的帮助下,黄先生缓慢而艰难地向急诊室移动,这一幕让周围的人看了都心酸不已。
事后,黄先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担架应该是医院必备的基本设施,不应该强制收费。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设备外包出去?这不仅违反常理,也违反了国家卫健委的规定。"黄先生愤怒地说。
他进一步解释道:"根据我了解的信息,国家卫健委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服务项目承包或者出租给其他单位和个人,担架服务显然属于医疗服务的范畴,医院这种做法是明显违规的。"
面对黄先生的质疑,担架队负责人给出了一个模糊的回应。
"关于收费和服务问题,我们确实存在一些不足,这点我们承认。"担架队负责人说,"但是关于承包的问题,我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实在无法回答。"
他表示会将这次事件反映给上级,"我们会认真总结这次事件中暴露出的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然而,这个回应并没有解答黄先生的疑惑,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
在事件发生后,医院很快介入了这起纠纷,一位自称是医院工作人员的中年男子来到现场,试图平息事态。
在医患沟通接待室内,工作人员仔细听取了黄先生的诉求和不满,然而当记者试图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却遭到了拒绝。
"对不起,这是医院内部事务,不方便接受采访。"工作人员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请求,随后医院找来了担架队的负责人,希望能够当面解决问题。
在与黄先生和担架队负责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后,医院方面做出了承诺。
"我们会认真考虑黄先生的诉求,并将情况如实向领导汇报。"医院工作人员说,"我们承诺在两天之内给出一个明确的处理意见。"
这个承诺似乎给了黄先生一些希望,他点点头说:"好,我等你们的回复。但是我希望医院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要敷衍了事。"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医院承诺的那样得到及时处理,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9月2日,整整9天过去了,医院仍然没有给出任何处理意见。
黄先生多次打电话询问,得到的回答总是"正在处理中"。这种拖延的态度让黄先生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怒。
面对医院的不作为,黄先生决定采取进一步行动,他表示,如果医院继续拖延不给出合理解释和处理方案,他将向卫健部门投诉反映此事。
这起事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服务纠纷,它折射出了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首先,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问题,作为基本的医疗设备,担架竟然成为了收费项目,这不禁让人质疑医院的运营模式是否真正以患者利益为中心。
其次,医疗服务外包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将担架服务外包给私人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这种做法是否会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权益?
这起因担架使用引发的争议事件,虽然看似是一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医疗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和规范化。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认真调查此事,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撧鈊♂變壞
医院有共享轮椅 要你自己去扫码用 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