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的人”功能,本意是方便人们交友,却成了某些人实施诈骗的工具。一则来自内蒙古达拉特旗人民法院的案例,就揭露了当下社会存在的婚恋诈骗现象,令人警醒。 故事的主人公叫高某,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通过某款社交软件搜索“附近的人”,结识了一位名叫刘某的女子。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两人便迅速发展成恋人关系,并发生了关系。高某在与刘某交往期间,先后转账给刘某400元和600元。看似甜蜜的爱情,却暗藏着惊天骗局。 这段感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两人第二次发生关系后不久。一名自称是刘某丈夫的人联系了高某,声称刘某已经怀孕,要求高某负责。高某担心事情闹大,便询问了刘某,刘某也承认了怀孕的事实。为了息事宁人,高某转账了一笔钱给刘某,供她打胎。 然而,高某的噩梦才刚刚开始。还没等刘某“打胎”,刘某的“丈夫”再次联系高某,声称刘某在做手术时大出血,需要高某再支付一笔费用。高某再次被“丈夫”的焦急和无助打动,又转账了一笔钱。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只是刘某精心策划的骗局的一部分。紧随其后,一名自称是刘某闺蜜的人添加了高某的微信,声称自己拍到了高某和刘某发生关系的视频,要求高某支付封口费。 高某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他前后已经支付了刘某和她的“丈夫”39000元,却发现自己被骗了。高某愤怒之余,选择报警。 警方调查发现,刘某的丈夫和闺蜜都是她自己假扮的,刘某也根本没有怀孕,更没有做手术。刘某利用高某的同情心和对爱情的憧憬,一步步编造谎言,实施了诈骗行为。 最终,刘某被警方抓获,并承认了自己的罪行。法院认定刘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1万元。 这个案件警示我们,婚恋诈骗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骗子们往往利用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感情的信任,编造各种谎言,实施诈骗。 首先,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陌生人的甜言蜜语。在建立恋爱关系之前,要多了解对方,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核实对方的信息,例如查询其社交账号、查看其工作单位、联系其家人朋友等。 其次,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骗子们往往会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诈骗,例如冒充家人朋友借钱、购买商品等。 第三,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承诺。如果对方承诺给你高额回报,或者要求你投资,一定要谨慎。 第四,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例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照片等,这些证据可以帮助警方破案。 除了个人防范之外,社会也要加强对婚恋诈骗的打击力度。警方要加大对婚恋诈骗案件的侦破力度,及时打击犯罪分子。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婚恋交友平台的监管,防止平台成为骗子实施诈骗的工具。 高某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婚恋诈骗的可怕之处。它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受害者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希望高某的经历能够警示更多人,擦亮眼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也守护好自己的真心。
“附近的人”功能,本意是方便人们交友,却成了某些人实施诈骗的工具。一则来自内蒙古
茫然话社会
2024-09-28 02:26: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