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暗访“掐尖”,大学分级,学校看成绩,禁止掐尖不现实

苏南流 2024-05-17 11:44:08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掐尖屡禁不止”,如果不是看到这个话题,还以为掐尖是正常存在的呢。

哪个地区的好学校不是掐尖呢?

小学、小升初参加学校安排的统一考试,中考之后按照成绩分流。

这不就是非常普遍,且非常正常的事情吗?

看到了央视记者暗访“掐尖”,才突然想起来教育部是不允许掐尖的。

20年前就存在“掐尖”了吧

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正常来说小学毕业进入到当地的初中,可是当地的初中管理差、老师基本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恨不能30岁就想着退休了,根本不会在教学上较真,因为他们知道较真也没用,好苗子不需要学校操心,不是好苗子,老师急出好歹来也没用。

那个时候好学生就已经开始被掐尖了。

各个中学单独考试信息传下来,有想法的家庭会带孩子去参加考试,之后按照成绩被择优录取。

我当时就是被择优录取的一批学生。

初三的时候,中考前夕有一次特招考试,各个学校都会组织优秀的学生去参加特招考试,依然是看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被择优录取,也就是提前敲定一批名额,通过特招考试以后,之后就不用再上课了,也不用参加统考了。

这批学生会提前进入到高中的快班,提前被安排上暑期课。

这不是“掐尖”吗?

这就是掐尖啊,只是当时家长的心态比较好,也没有多少闲心来参与孩子的学业,有本事被掐,那是家长的荣幸,没本事被掐,也能接受。

这个时代“掐尖”引发的一系列的反应

为什么那个时代掐尖正常存在,学生学习压力也不大呢?

因为家长还没反应过来,家长还没有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可以说是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参与这些。

那个时候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本事。

现在不一样了,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到“第一梯队”,家长们都铆足劲头,给孩子上特训班,压缩孩子的娱乐时间,让孩子提前学习。

只要家长不参与,孩子就能身心愉悦,家长一施压,孩子就该倒霉了,身心健康甚至都出现了问题。

这个时候,社会性的问题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抑郁了,甚至走上了极端。

当这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以后,各种专家就站出来了,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禁止掐尖。

家长给孩子施压的根源在于学校“掐尖”,教育资源不公平,孩子们不能平等的享受到教育。

可是这真的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吗?

学校看成绩,高考看分数,大学有分级

如何评价一所学校是好还是坏呢?

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

小学的好坏,看小升初学生的流向,中学的好坏,看中考分流之后,学生的流向,高中的好坏,看高考之后学生的流向。

看到了吗?一所学校是好还是坏,唯一的标准一直都是成绩。

从上到下,一个逻辑,始终成绩才是命脉。

这样从上到下就有了压力,高中的压力来自学生的高考成绩,初中的压力来自学生的中考成绩,小学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小升初成绩。

学校知道好资源不一定出好学生,想要出成绩,就得好苗子,这是公认人,所以大家都想要好苗子,那掐尖就形成了。

衡水中学是神话一样的存在,谁不知道衡水中学掐尖呢?这种模式已经形成了,学校有了好苗子,考出好成绩,有了好的影响,招生就不成问题,有政府支持,有赞助,还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学生进入到这样的好环境中不惜重金,学校自然越来越好。

大家都知道招生的模式就是掐尖,掐走一部分,再去招生一部分资质可以,家长愿意掏钱的学生,通过好学生的影响,好环境的影响,进入到这些校园的学生基本大学就有了保障。

如果没有掐尖,如果都是按照区域统一招生,没有一所学校能创造神话。

我是支持“掐尖”存在的

我个人是支持“掐尖”存在的,因材施教,不用给资质普通的学生压力,也不会耽误资质好的学生。

但是要保证资源的公平性。

还是提我们读中学时候的情况,虽然班级有所不同,有快班和普班,但是老师是一样的,不过课程进度不一样,快班同学的吸收更快,消化更好,老师讲课的进度会快很多,很多小问题老师都不会啰嗦,但是在普班,这些在快班被忽略的细节,老师都得重点讲解。

这就是因材施教。

这个时代衍生的各种竞赛,和升学挂钩,升学加分,是该禁止,这是属于不良竞争。

现在我已经能够感受到不同的孩子,资质的差距,有的孩子幼儿园中班已经开始对一年级、二年级阶段的知识感兴趣了(不是强迫吸收,而是孩子表现了兴趣),有的孩子数字还写不出来。

这两拨孩子未来如果在同一个班级,老师该如何授课呢?

所以不如允许一些资质好的学生被单独授课,根据学生的吸收能力来调整授课速度。

结语

不是模式出了问题,还是家长的态度出了问题。

很多问题,不是靠从外向内解决的,必须要从自己的心态入手来解决。

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指望外界环境,应该从家庭环境入手,充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然后根据孩子的成长节点来给孩子安排课程,允许孩子有娱乐自在的空间,这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

我们要接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那些精英和人才,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陪跑的是大多数,允许孩子平凡,孩子才能自由自在成长起来。

关于“掐尖”这个问题,您如何看待呢?

5 阅读:5536
评论列表
  • 2024-05-22 18:09

    每年清华北大把分数最高的学生都招去了,不算掐尖儿吗?

  • 2024-05-17 14:54

    支持学生掐尖,支持社会掐尖,以后不得好的父母不得生育

  • 2024-05-22 10:54

    一定要掐尖,很大一部分人不适宜读书的,不如趁早工作。那些自杀跳楼霸凌那种为什么多?就是不想读书而被逼读………

  • 2024-05-22 18:47

    不想读书的和想读书的在一起是不行的

  • 2024-05-23 22:06

    我娃初中在县城中学读,一年级那年要迎接均衡发展检查,没有怎么分班,就是所谓的平行班,结果,第一学期全班都在放羊,老师上课前十分钟就只做一件事,整顿纪律,第二学期因为口罩事件上网课,娃儿成绩反而好点了。初二,学校没办法,把愿意学的,会学的挑出来组了四个班,剩下的十多个班继续放羊。中考后,基本也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 2024-05-25 09:17

    我是支持“掐尖"的,这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自然发展的规律。但通过各种手段或以赛事与升学挂抅、加分的形式应该严格控制或禁止,才能保证招生的公平、公正。

  • 豆豆 13
    2024-05-17 18:17

    小升初考试取消以后,很多初中的所谓名校中考成绩还不如私立,你就知道掐尖有多必要了[无奈吐舌]

  • 2024-05-17 19:04

    掐尖属于正常现象,好的学生好差的学生接收能来不一样,专注度不一样,学习进度也不一样。

  • 2024-05-19 16:06

    非掐尖激娃无法形成产业链[笑着哭]

  • 2024-05-22 17:34

    小学就开始掐了

  • lee 9
    2024-05-25 00:26

    我们那时候也掐尖的,比如我就是没参加中考的。我的一个学长更厉害,直接掐尖考试都不参加,就因为奥赛获奖被录取了。我是奥赛获奖了,不过只有一次,又偏科,所以没这资格。不过那时候还不流行刷题,基本凭个人本事。我记得小学奥赛,我一同学很努力的刷题,但是还是不如我这个记性不行走不了刷题路的。可能刷题技巧还不成熟吧。 所以,我们那时候没啥抑郁症这些毛病的。 不过,这里主要是不赞同那句没有掐尖,没有一所学校能创造神话,教育的目的就是把接近天才的人培养得跟天才一样优秀,如果只能把天才培养为天才,那其实是无效教育。 至少,我认为我是有方法做到的,毕竟我在自己身上实验成功了。

  • 2024-05-29 12:55

    既然是选拔人才,因才施教,怎么会不分层分班,掐尖教育呢? 有本事出来工作也是均衡工作,人均薪酬,那自然就不用拼命学习了!! 但可能吗???

  • 2024-05-17 23:16

    请问为何大学有985 211 重本一本二本?

  • 2024-05-20 12:24

    以后生育也要掐尖生育,

  • 2024-05-24 12:13

    我支持掐尖。掐尖,不会让差生变得更差,但不掐尖,会让优秀生变差。

  • 2024-05-24 17:24

    这还用调查,择校费,就近入学,学区房,这些玩意儿都是怎么来。

  • 2024-05-24 18:43

    你都玩儿教师末尾淘汰制了,还怪人家专招好学生,人家教师饭碗不是饭碗呐。[狗头]

  • 2024-05-19 22:38

    万事有砖家[笑着哭]

  • 2024-05-25 08:25

    学习本就是选拔,我弟六字班,江苏考生就是这么卷出来的

  • 2024-06-01 22:36

    中考高考不就是掐尖吗?各地教育主管都明目张胆的搞?

  • 2024-05-17 17:27

    在揭阳那一家私校不掐尖呢?只是没有以前那么明目张胆,

  • 2024-05-26 17:09

    不拔尖就只有拼爹了。相比较,还是分数比较公平

  • 2024-06-01 15:14

    我儿子三年级,五一参加了市重点高中选拔。[呲牙笑]

    爱壶者联盟 回复: 用户14xxx32
    你说初中还有可能。小学三年级参加高中选拔?呵呵
    用户14xxx32 回复:
    这是真的,整个市一模前二百名另外加三个小学的
  • o
    2024-06-01 13:16

    一边说不能掐尖,一边又说因材施教,两个不是一个意思?

苏南流

简介:定期分享教育动态,专注学习、关注就业,提升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