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军是如何丧失人性,成为毫无感情的杀戮机器

最先锋 2023-10-05 02:34:06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伤亡惨重的战争。据统计,战争期间共有超过7000万人丧生。

二战结束后,美军对士兵开枪杀敌比例的研究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塞缪尔·马歇尔准将在他的著作《人与火的对抗》中明确指出,大部分士兵在战斗中对于杀戮表现出畏惧和犹豫,这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开枪射击。他还指出,大多数士兵发射的子弹与命中的比例很低,他们的目标不是击中敌人。

为何无论美军步兵在欧洲或太平洋地区作战时,即便面临极度威胁生命的危险,士兵们为什么仍然不愿意开枪杀敌?

开火率

塞缪尔·马歇尔声称只有不到25%的战斗人员真正向敌人开火。虽然用于支持这一点的数据受到挑战,但他的结论是,大量士兵在战斗中不开枪,已被其他军队进行的多项研究证实,可以追溯到18世纪并持续到20世纪。

在美国南北战争的记载中,都看到只有少数士兵对着敌人射击,其他人或是在搜集、整理弹药、装填武器、传递下一波射击的枪支,不然就是躲起来、藏到没人找得到的地方。

部分士兵在战场上自愿替愿意对敌人开枪的士兵装填枪支,或帮忙做其他事情,似乎是通则而非特例。

二战期间,步兵指挥官在战争中最好能够听取建议并相信,只有当我方兵力超过敌方四倍时,才能真正实现有力的攻击。

塞缪尔·马歇尔进一步补充道:“四对一的预估同样适用于接受过充分训练和经历过多次战斗的士兵。换言之,大约有75%的士兵并不愿意或无法坚持向敌人开火。尽管这些人可能面临危险,但他们不会积极参与战斗。”

然而,随后马歇尔对这一比例进行了修正,将其调整至85%。

马歇尔观察到,这一现象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首先,绝大多数人倾向于让极少数人来承担所有的工作;其次,文明的进步使得美国人对于主动进攻产生了一定的畏惧,从而影响了他们积极参与战斗的态度。

这是因为在和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士兵,内心固有着一种特定的人性特征。这个问题也正是二战期间美军及其盟国所面临的挑战之一。

训练手段

马歇尔的研究结果指出,典型的美国人被认为不具备好战的天性,这一结论促使了后来许多方法的设计,旨在通过训练来抑制士兵内心的人类情感,使得杀伤行为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

士兵在战斗中需要经过训练,以本能地使用武器开火,而不被情感所干扰去考虑这些情感反应。

这个观点对于当时的军事界来说颠覆性巨大,因为传统的军事训练一直强调的是士兵的战斗技能和武器使用,而不是解决士兵的心理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军采取了一系列改变训练手段的措施。其中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在训练中使用更真实的靶心。

传统的训练中,士兵们使用远距离的简单圆点靶心进行射击。然而,这样的靶心无法真实模拟战斗情景,无法让士兵们真切地感受到杀敌的紧迫性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军开始使用人的剪影作为训练射击的靶子。士兵们面对着逼真的人形剪影,在不同的射程之外突然冒出来,他们被指示迅速开枪。

这种训练方法旨在刺激士兵们的本能反应,将开枪杀敌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击中目标变成了一种几乎是自动的反应。

这种训练方法的效果是显著的。通过面对更真实的靶心,士兵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战场上的压力和危险。他们逐渐克服了对杀戮的恐惧,变得更加果断和勇敢。

增加火力和命中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训练中友情的发展。士兵们被教导说,他们的行为不仅帮助或伤害自己,而且帮助或伤害整个单位。

这种改变训练手段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马歇尔的理论对美军训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改变训练方法,并让士兵们克服对杀戮的恐惧,美军培养出了更为勇敢和决断的士兵。

所有这些手段都是为了要让士兵对杀戮不再敏感。

在越南战争中,士兵们更频繁地使用武器开火。一项研究显示,高达90%的美国士兵会选择使用武器对敌方进行射击。

历史争议

尽管马歇尔的结论在他有生之年得到了广泛接受,然而在他于1977年去世后,学者罗杰·斯皮勒和凯利·乔丹对他提出了质疑,声称支持他火力比理论的采访要么不存在,要么是捏造的。

然而,弗雷德·威廉姆斯在1990年对美国陆军军事历史研究所保留的一些原始实地调查笔记进行审查。

在对比马歇尔书中第31页与原始笔记的内容后,威廉姆斯发现,偶尔会对人数或涉及距离增加百分之二十到五十”,但总体来说,完全符合这些笔记。

此外,美国官方历史学家关于1944年突出部战役的记载也指出,马歇尔对战斗参与者的口述采访与其他来源的证词一致。

马歇尔提出的15%到20%士兵开枪的比例,虽然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但仍被广泛引用。

然而,马歇尔理论的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正是因为他的理论,全球的军人们得以转变为更高效的作战者,成为无可置疑的杀戮工具。

0 阅读:109
评论列表

最先锋

简介:话社会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