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一农妇焚烧秸秆被警方当场查获、拘留10日,农妇不服,认为自己不存在违法行为,将警方告上法庭,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警方对农妇的处罚过重,将处罚由拘留10日调整为200元。农妇仍表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了! 2023年10月初,哈尔滨市郊区的一片金黄色麦田里,62岁的孙大娘正忙着收割最后一批小麦。 她脸上布满皱纹,双手粗糙,身上的衣服沾满了泥土和麦秸。 收割完毕后,孙大娘看着地里堆积如山的秸秆,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处理。 往年,她都是直接将秸秆焚烧掉,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让灰烬成为来年的肥料。 今年也不例外,她决定按照惯例处理。 10月5日傍晚,孙大娘点燃了田间的秸秆堆。 火苗刚刚窜起,浓烟还未散去,突然一辆警车呼啸而至。 两名警察快步走来,厉声喝止了孙大娘的行为。 “你知不知道焚烧秸秆是违法的?”一名警察严厉地质问道。 孙大娘一脸茫然,“这有啥违法的?俺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干的啊!” 警察没有多做解释,直接将孙大娘带上了警车。 在派出所里,孙大娘被告知因违反环保法规,将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这个突如其来的惩罚让孙大娘如坠冰窟。 她不明白,自己做了一辈子的事情,怎么突然就成了罪过? 更让她难以接受的是,正值农忙时节,这10天的拘留会让她错过最佳收割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孙大娘的儿子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派出所。 他苦苦哀求警察网开一面,但警察坚持执法必严。 无奈之下,孙大娘的儿子只好四处借钱,想要聘请律师为母亲申诉。 就在孙大娘即将被送往拘留所的前一天,一位年轻的律师接下了这个案子。 他认真听取了孙大娘的陈述,仔细查阅了相关法律条文,决定为孙大娘打这场官司。 律师首先向当地公安局提出行政复议,要求撤销对孙大娘的处罚决定。 然而,公安局驳回了复议申请,坚持原处罚决定。 不甘心的孙大娘在律师的建议下,决定将警方告上法庭。2 023年10月20日,哈尔滨市某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行政诉讼案。 庭审现场,孙大娘的律师慷慨陈词:“我的当事人是一个普通农民,她并不知晓焚烧秸秆已被明令禁止。 政府在宣传教育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况且,孙大娘的行为并未造成严重后果,处以10日拘留的处罚明显过重,不符合过罚相当原则。” 公安局代表则强调:“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引发火灾,危害公共安全。我们的处罚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经过激烈辩论,一审法院最终作出判决:认定警方的处罚确实过重,将处罚由拘留10日调整为罚款200元。 这个判决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孙大娘虽然避免了拘留之苦,但她仍然不能接受自己的行为被定性为违法。 在律师的建议下,她决定继续上诉。 案件很快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有人认为法院的判决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化,也有人担心这样的判决会助长农民焚烧秸秆的歪风。 各路专家学者纷纷发表看法,有的支持严格执法,有的则呼吁建立更完善的秸秆回收利用体系。 与此同时,类似的案例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 在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不少农民因焚烧秸秆被处罚,引发了一系列纠纷。 这些案例折射出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之间的深层次矛盾,以及政策制定与基层执行之间的脱节。 面对舆论压力,当地政府开始重新审视秸秆处理政策。 农业部门组织专家深入农村,探讨秸秆综合利用的可行方案。 环保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农民普及环保知识。 2023年12月15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孙大娘案作出二审判决。 法院认为,虽然孙大娘的行为确实违反了环保法规,但考虑到她是初犯,且及时悔改,决定维持一审判决,仅处以200元罚款。 这个判决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有人认为这体现了法律的温度,也有人担心这会削弱环保法规的威慑力。 但无论如何,这个案件都为类似纠纷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 这起看似普通的案件,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在推进环境保护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如何平衡环保与农业发展,如何让政策更接地气,如何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这些都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孙大娘的案件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但它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追求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文中姓名皆为化名。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爆料##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黑龙江哈尔滨,一农妇焚烧秸秆被警方当场查获、拘留10日,农妇不服,认为自己不存在
承载盘点
2024-10-30 15:43:30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