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普通职员秦先生,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咬牙花96元买下了15版滞销的猴票,谁能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选择,竟成为改变他一生的关键时刻。 2000年初,秦先生为了两个儿子的婚房,首次卖票。“老秦,俩儿子要结婚,咱们卖几版邮票在市里置办两套房子吧。”听到妻子的建议,一旁的秦先生也表示同意。如果不熟悉内情的人听到这番对话,恐怕要觉得这对夫妻在说胡话。 老秦夫妇看起来家境非常普通,哪里有闲钱去收藏价值连城的邮票呢?而且不愁卖,卖了就能在市里买两套房子的级别。说起来老秦的命真是好,当年花了三个月工资买的邮票,竟然让他成了千万富翁。 邮票起源于国外,在1840年第一次正式投入使用。本意是为了方便邮局的工作人员确认信件是否付了邮费。当时我国正处于清朝,闭关锁国。邮票直到38年后才首次在我国出现,而且发行的邮票基本都是龙,跟皇权的关系十分密切。 新中国成立后,邮票的实用功能越发显著,需求量增多,样式图案也跟着变多了。起初更多的是有关工农主题的邮票。直到1980年庚申猴年猴票的推出,正式开启了邮票内容的传统化。那年的猴票意义非凡,更是我国首套生肖邮票的开端。 当年的猴票从图案设计到雕刻,均出自名家之手。而且影雕混合套印使猴子的毛发立体起来,绝对是艺术品级别的邮票。虽然回头看猴票的价值必然疯涨,可当时可没几个人愿意买。443.16万枚的票,愣是滞销了。 秦先生当年就是邮局的工作人员,销售猴票的任务就落在了他头上。猴票八分钱一枚,每套80枚。秦先生嘴皮都磨破了,可愿意掏出6.4元买猴票的人少之又少。为啥呢?还不是因为这个猴子黑乎乎的,不太美观。而且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手里的钱并不多,有收藏意识的人更是少。当时邮电部只推出了猴票,第二年推出鸡票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生肖邮票集齐的价值。 总之结果就是,秦先生为了保住自己的铁饭碗,咬牙买下了15套猴票。花了他三个月的工资,为此夫妻俩还大吵了一架。可以说,猴票在没有升值前,在秦先生眼里就是个勾起伤心回忆的东西。所以多年来一直收起来,平时根本不会拿起来。反而阴差阳错地保存得很好。 直到十几年后,秦先生才意识到自己手里握着多大的宝贝。1995年前后,市面上的猴票一套已经能卖到10万。20世纪初,秦先生为了儿子的婚房,先后出手两套猴票,共卖出50多万。如今秦先生手里还有十套猴票,市值已经达到千万。可以说,猴票已经成了秦先生给自己和后代的生活保障。 有句古话说得好,物以少者为贵,多者为贱。这也是秦先生手里的猴票价值不断攀升的原因。 对于秦先生的故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信源: CCTV央视网|《“被迫”买了96元的猴票 滞销猴票砸出千万富翁》 中新网|《邮局员工30年前被迫买96元猴票 如今至少值千万》 澎湃新闻|《《繁花》时代的上海老百姓:与其存钞票,不如买邮票》 文|蓝兔 编辑|影娱先锋
1980年,武汉邮政局的普通职员秦先生,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咬牙花96元买下了15
庆丰娱乐
2024-11-15 11:37:40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