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古迹‖二十四孝之弃官寻母朱寿昌

问道去访古 2024-12-04 19:54:06
朱寿昌,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卒于北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字康叔,天长秦栏人。 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仁宗时期工部侍郎,其母刘氏乃是小妾,在朱寿昌七岁时被赶出家门,从此母子分别。朱寿昌天资聪颖,品学兼优,27岁考取进士,金榜题名,走上仕途。 神宗熙宁初年(1068年),朱寿昌得知母亲流落于陕西后,毅然辞去官职,前往寻找母亲,临行前对家人说“不找到母亲,誓不归家”,后在陕西同州(今渭南)终于找到年已七旬的母亲。当时刘氏已经另嫁党氏,生有数子,朱寿昌将之和母亲一起接回。数年后,刘氏在朱寿昌家寿终正寝。 宋神宗听说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后,为之感动,下诏命其官复原职。由此朱寿昌的孝行闻名天下,王安石、苏东坡等士大夫争相为之写文称颂。 朱寿昌累官至司农少卿,中散大夫,70岁去世,安葬于家乡天长秦栏。后人为纪念朱寿昌在其墓旁建有孝子祠,历代皆有修缮,祠堂边上还有同人书院、胜因寺等建筑,可惜都已被毁。据当地人说,朱寿昌墓在建国时还留有神道石刻及牌坊等物,后也在特殊年代被毁。 目前,当地政府已在原址复建朱寿昌墓及孝子祠,供人瞻仰,现为天长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写经求之五十年 宋代 苏轼 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心愈苦。 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不羡白衣作三公,不爱白日升青天。 爱君五十著彩服,儿啼却得偿当年。 烹龙为炙玉为酒,鹤发初生千万寿。 金花诏书锦作囊,白藤肩舆帘蹙绣。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长陵朅来见大姊,仲孺岂意逢将军。 开皇苦桃空记面,建中天子终不见。 西河郡守谁复讥,颍谷封人羞自荐。

0 阅读:0

评论列表

兰博基石

兰博基石

2
2024-12-04 22:02

天长,名字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