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名将罗树甲被俘,为了让他屈服,日军把他的两根大脚趾砍了下来。见他不求

文山聊武器 2024-12-23 19:40:31

1944年,名将罗树甲被俘,为了让他屈服,日军把他的两根大脚趾砍了下来。见他不求饶,鬼子又摊开他的手掌,然后用刺刀刺了进去! 1880年,罗树甲出生在在湖南耒阳的一个贫困农家。 他亲眼目睹了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看着清政府在日本面前一败涂地,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这场战争不仅赔款巨大,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1900年的庚子国难更是刻骨铭心,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城,纵火焚烧圆明园,抢掠文物,无恶不作。清政府却仓皇出逃,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军人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对于一个来自贫苦家庭的年轻人来说。罗树甲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将近40岁的"高龄"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 在军校期间,罗树甲刻苦训练,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他不仅要掌握军事理论知识,还要锻炼体能,为将来上阵杀敌做好充分准备。 1919年,罗树甲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张宗昌部队担任见习军官。凭借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坚韧的意志,他一步步晋升,先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少校营长、上校团长等职务。 在军队中,罗树甲以严明的军纪著称。他深知一支军队要想打胜仗,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他对部下要求严格,但也处处为士兵着想。 功成名就后的罗树甲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于是,他向家乡的衡阳广湘中学捐助了2000银元,并出任该校校长。 这笔捐款在当时可谓是一笔巨款,体现了罗树甲回报桑梓的赤子之心。他希望通过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志青年,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时局的发展,军阀混战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罗树甲参与了北伐战争,为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入侵中国。此时的罗树甲已经57岁,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军一九九师师长。 尽管年过半百,但罗树甲依然选择了奔赴前线。在这个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他率领部队开赴抗日前线。 1938年春,罗树甲率部参与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之一。 在台儿庄战役中,罗树甲指挥部队在运河沿线构筑工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的部队与其他国军一起,歼灭了大量日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战争的硝烟未散,罗树甲又率部转战安徽。在收复潜山的战役中,他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 这场战斗中,罗树甲的部队先是围困潜山的日军,当日军增援部队到达时,又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这一战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39年,罗树甲奉命驻守湖北宜昌和沙市地区。宜昌地处长江三峡入口,是川鄂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日军也深知宜昌的重要性,多次对这一地区发起猛攻。罗树甲带领部队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了多道防线。 在宜昌保卫战中,罗树甲的部队面临着极其艰难的处境。日军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还拥有强大的火力支援。 但罗树甲和他的部下们没有退缩,而是誓死抵抗。他们利用宜昌地区的山地地形,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战斗中,罗树甲的部队虽然装备落后,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多次挫败了日军的进攻。每一寸土地,都是用鲜血换来的。 1941年,日军再次对宜昌发起大规模进攻。这一次,形势更加严峻,敌我力量对比更加悬殊。 在这场惨烈的战斗中,罗树甲的部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除了罗树甲本人,其部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这场战斗不仅让罗树甲失去了多年并肩作战的战友,也让他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损伤。不久之后,他因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战场。 从台儿庄到潜山,从宜昌到沙市,罗树甲率部参与了多场重要战役。这些战斗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不畏牺牲、英勇抗敌的精神。 1944年,在家乡耒阳养病期间,日军突然占领了这片区域。 罗树甲,不幸被日军俘获。日军很快认出了他的身份,这位让他们吃尽苦头的将领如今就在眼前。 日军起初采取怀柔政策,试图说服罗树甲投降。他们许诺给予他高官厚禄,只要他愿意投靠日本。 面对这些诱惑,罗树甲始终保持着沉默。之后他们用锋利的刀具,残忍地砍断了罗树甲的双脚。 即便如此,罗树甲依然保持着坚定的态度。日军继续加大刑罚力度,用刺刀刺穿了他的双手掌心。 最终,为了不让日军得逞,罗树甲做出了最后的抉择。他趁看守不备,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