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梁实秋和程季淑在北京举办婚礼,仪式刚开始,梁实秋便一脸愁容,程季淑见状,追问原因,梁实秋沉默了几秒,挤出一句:“戒指丢了。”面对丈夫的粗心,程季淑不急不恼,只用一句话,就化解了他的尴尬。 1921年的春天,留美归来的青年学者梁实秋,在父母和同学黄淑贞的撮合下,与家境显赫的程季淑小姐初次见面。 当时,19岁的梁实秋意气风发,一表人才。而程季淑温婉大方,谈吐不凡。两人虽是初识,却似通灵般一见如故。短短半个钟头,便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彼此倾心。临别时,两人已约定好了下次见面的地点。 两情相悦后,梁实秋笔耕不辍,写下大量诗文,抒发自己的爱慕之情。 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的感情与日俱增。 然而,20年代的中国社会,婚姻大事岂能由儿女自主?程家屡次旁敲侧击,想为女儿寻一门好亲事。程季淑却不为所动,一心念着与梁实秋长相厮守。 梁家得知此事后也颇为欣慰,只是时机尚不成熟。原来梁实秋已获美国大学奖学金,即将远渡重洋求学深造。 为了不耽误女儿的青春,程家决定先为季淑定下婚约,等梁实秋学成归国再行成亲。 消息传来,梁程二人心急如焚,生怕失去彼此。 所幸,在同窗好友黄淑贞的穿针引线下,两家父母终于答应俩人的婚事。 1924年,远在美国的梁实秋按捺不住思念之情,放弃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踏上了归国的轮船。他一心只想与程季淑重逢,兑现三年前的婚约。 然而,不幸的消息传来,程家在梁实秋离国后竟擅自将女儿许配给一位职员。两人的爱情面临着破裂的危机。 梁实秋闻讯后大为震怒,立即找到黄淑贞诉说衷肠。黄淑贞是两人的红娘,她从中斡旋,终于说服程家悔婚。这场波折虽然让梁程二人备受打击,但也更坚定了共度一生的决心。1927年,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正式喜结连理。 新婚燕尔,本是件让人欢喜的事。但在婚礼现场,新郎梁实秋却忽然愁容满面。新娘程季淑见状连忙询问缘由,梁实秋这才坦言,原来是忘记带结婚戒指了。 没想到程季淑闻言却笑逐颜开,她安慰梁实秋说:"我们要的是比戒指更珍贵的东西,有了爱,还要什么戒指呢?" 就这样,在程季淑的豁达和睿智下,两人的婚礼圆满落幕。 新婚之夜,当程季淑哼唱起陶醉的歌谣,梁实秋也和着节拍吟诵起诗篇。他们的心是那样契合,仿佛已经认识了几世几生。 五年的婚姻,他们迎来了四个孩子。程季淑成为这个小家庭的中流砥柱,在繁忙的家庭琐事与育儿之中,倾尽心力。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一场灾难打破了这一切。 1933年,一场猩红热迅速蔓延到梁实秋与程季淑的家中,四个孩子无一幸免地感染了这种疾病。 为了救治孩子,程季淑夜以继日地守护在他们身边。她既要安抚他们的不安,又要及时喂药、护理,甚至还要筹措医疗资源。 尽管她竭尽全力,二女儿最终还是未能战胜病魔,幼小的生命在这一年戛然而止。 失去孩子的打击,对程季淑和梁实秋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女儿葬礼那天,程季淑因悲痛过度,身体虚弱到无法下床。梁实秋独自将女儿送到墓地,完成了这场令人心碎的告别。 从此,这个家庭多了一份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程季淑在丧女的痛苦中,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照顾家庭的重担,她将这种哀伤深深埋藏,用行动支撑起丈夫和孩子们的生活。 在家庭的重压之下,文学成为了程季淑与梁实秋共同的精神支柱。他们一起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文字的世界中汲取力量。 程季淑心疼丈夫的身体状况,为防止他因劳累过度而损伤健康,特意为他的翻译工作制定了明确的计划,每年只允许翻译1到2部作品。 这种控制看似无关紧要,却实实在在帮助梁实秋维持了长达30年的高质量工作。 最终,梁实秋在程季淑的支持下,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部作品的翻译与研究。 这不仅是一项文学成就,更是两人共同努力的见证。 程季淑用她的付出与陪伴,为梁实秋的学术之路保驾护航。家庭的种种困难没有击垮他们,反而让他们的感情在共同的事业中更加坚韧。 在梁实秋的文学事业日渐辉煌时,程季淑却默默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要照顾孩子、老人,还要维持家庭的日常运转。 程季淑一边支持丈夫,一边肩负起家庭的所有责任,无怨无悔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母亲与妻子的意义——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努力让家庭维系在一起。 程季淑在这个家庭中的角色并不显眼,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她的无私与坚韧,使得梁实秋能够心无旁骛地完成文学事业,也使这个家庭在各种苦难面前没有崩塌。 就这样,夫妻二人相濡以沫,不分彼此。梁实秋常说,是程季淑的支持,让他在穷困潦倒时也有了继续的勇气。 而程季淑也坦言,能与梁实秋朝夕相处,是她此生最大的幸运。 回望梁实秋和程季淑的爱情,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耀眼的存在。无论顺境逆境,无论生离死别,都始终不渝地爱着对方。 正如梁实秋在回忆妻子时所言:"一个人的一生,能有一个知心人,就是莫大的幸福。季淑就是我的知心人,我们相濡以沫,直到生命的尽头。"
1927年,梁实秋和程季淑在北京举办婚礼,仪式刚开始,梁实秋便一脸愁容,程季淑见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23 23:47: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