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大才子钱钟书暗恋“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却嫌弃他“小家子气”,倒追穷小子陈梦家,只因陈梦家长的漂亮...... 满清倒台的前一年,钱钟书出生于一个文学气息浓厚的家庭。由于家族习惯,长兄钱基成无子,因此钱钟书从小便由他抚养成长。 钱基成不仅是学术界有名的人物,且对钱钟书的教育也充满心思。在钱钟书年幼时,他曾因病虚弱,钱基成便决定不让他外出上学,而是在家里亲自教授他知识。 随着时间推移,钱基成去世,年仅十一岁的钱钟书便回到生父钱基博的身边继续接受传统的学术教育。1929年,钱钟书以优异的英文成绩和不甚理想的数学成绩,被破格录取进入清华大学。 年仅十九岁的他迅速在外文系崭露头角,成为同学眼中的才子。他对学问的广博兴趣也让他时常与同学讨论各类问题,其中有一次他对马克思的第三个外孙女的婚姻问题发问,令在场的人都感到措手不及。 在清华,钱钟书不仅学术卓越,也经历了自己的初恋。他的目光落在了刚刚入学的赵萝蕤身上——一位年仅十六岁便考入燕大的才女,且凭借其美貌、才艺和家世迅速成为学校的焦点。 虽然赵萝蕤的身边不乏追求者,而钱钟书仅是其中之一,但他对赵萝蕤的倾慕之情始终未曾改变。然而,赵萝蕤对他并无特别的好感,甚至曾直言钱钟书“耍小聪明,小家子气”,她更倾心于一位名叫陈梦家的年轻帅气书生。 赵萝蕤的感情经历也充满了波折。在她与陈梦家的关系中,她毅然决定为爱情而放弃家庭的支持,甚至向好友杨绛借钱以支援陈梦家的生活。 杨绛,清华的另一位才女,家境不凡,才华出众。她与钱钟书最终走到了一起,在清华毕业后结为夫妻,并一起前往英国继续深造。尽管两人婚后不久因法语发音问题发生争执,但幸好两人都在学术上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追求,这使得他们的关系始终得以维持。 与赵萝蕤不同,杨绛不仅成为了钱钟书的伴侣,也成了他学术道路上的得力助手。赵萝蕤毕业后,随丈夫陈梦家去了西南联大,之后又随他赴美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学术界的知名人物。 在清华园的日子里,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邻,本应是相互独立的邻里关系,但却因一只猫的不断冲突而让这段关系变得颇为微妙。 林徽因的猫常常跑到钱家与其猫发生争斗,时间久了,钱钟书甚至在半夜听到猫的叫声,也会被迫起身,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杆去“打击”入侵者。 这场“猫战”甚至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平息这场猫的纷争,钱钟书在文章中幽默地提到,“打狗要看主人面,打猫要看主妇面”,而自己却始终无法找到那只“混帐猫”的踪迹。 这一事件的恶化,也让人对当时两家人之间的复杂情感产生了思考。虽然两位文化名人生活在同一个园区,但他们的交情并不深厚。 林徽因曾因为一坛“老陈醋”与冰心断交,而钱钟书也在《猫》一文中以尖锐的笔触抨击社会名流,暗讽一些夫妻生活中的矛盾。这篇文章的出版让他与一些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在私人生活中,钱钟书则依赖杨绛处理家务和生活琐事。身为丈夫,他常常遇到各种需要妻子帮助的麻烦,杨绛则始终冷静地应对,解决问题。钱钟书对杨绛的评价也极为独特,认为她集妻子、情人、朋友于一身,是他的生活支柱。 1957年,反右运动后,钱钟书的处境变得复杂。他被迫前往河南的“五七干校”,但杨绛始终在他身旁,陪伴他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两年多后,夫妻俩回到北京,继续各自的学术工作。 这时,他们的邻居,一对年轻的学者夫妇——林非与肖凤,却因为一件琐事与钱钟书夫妻发生了争执。冲突的起因是一场关于洗衣服的小摩擦,杨绛与肖凤在争吵中发生了肢体冲突,而钱钟书也不甘示弱,拿起木板参与了战斗。 这一场极为少见的“家庭战争”成了两家人之后常常谈论的趣事,甚至多年后,双方还曾在不同的刊物上回忆这段插曲。 参考资料:林希美作. 《钱钟书传 先生的1910到1998》 2022
1932年,大才子钱钟书暗恋“燕大校花”赵萝蕤,可赵萝蕤却嫌弃他“小家子气”,倒
文山聊武器
2025-01-10 18:18:16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