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孝庄派苏麻喇姑出去办事,苏麻在路上却被侍卫席纳布库刁难并打个半死,孝

爱吃凉历史 2025-02-02 19:36:09

1644年,孝庄派苏麻喇姑出去办事,苏麻在路上却被侍卫席纳布库刁难并打个半死,孝庄却说:她只是骑马摔伤了!60年后,苏麻喇姑去世,康熙说:等我15天,后事我来办! 1612年前后,在辽阔的科尔沁草原上,一个蒙古族的牧民家庭迎来了一个女婴,取名叫苏茉儿。这个名字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后来满语称其为苏麻喇,意为"半大口袋"。 在草原上长大的苏茉儿生得聪慧美丽,这让她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她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成为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本布泰的贴身侍女。 年轻的本布泰生得明眸皓齿,娇美动人,她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孝庄文皇后。1625年,本布泰虽然才13岁,但按照当时的习俗,已经到了适婚年龄。 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来到后金都城盛京,嫁给了后金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当时的皇太极已经34岁,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作为本布泰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也随着主人来到了盛京。在盛京的岁月里,这位草原少女展现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 她不仅精通蒙语,还迅速掌握了满语和汉语。特别是她那一手优美的满文书法,让宫中上下都赞叹不已。 到了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苏麻喇姑也随着已经被尊为皇太后的本布泰,进入了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对于一个草原牧民的女儿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人生际遇。 在紫禁城里,苏麻喇姑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于她在语言方面的天赋,孝庄皇太后指派她担任年幼康熙帝的第一位满文老师。 除了语言能力出众,苏麻喇姑还精通骑射和裁剪。她骑马的技术极为娴熟,每次为孝庄文皇后出宫办事都是骑马而行。 她在裁剪制衣方面也很有一套,做出的衣服既合体又美观。因此,她还参与了清朝衣冠服饰制度的制定工作。 在复杂的宫廷环境中,苏麻喇姑选择了终身不嫁。这个选择展现了她对主人孝庄文皇后的绝对忠诚。 她与孝庄文皇后朝夕相处六十余年,两人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一般的主仆关系。尤其是在皇太极驾崩后,年仅31岁的孝庄需要一个知心的伴侣,与她年龄相仿的苏麻喇姑成为了她最亲密的人。 在宫中,苏麻喇姑展现出了超群的才能。她不仅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还成为了年幼康熙帝的第一位满文老师。 然而,即便拥有这些才能,她依然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在公开场合,她始终遵守着严格的宫廷礼仪,在皇帝面前也总是自称奴才。 这种谦逊的态度为她赢得了皇室成员的尊重。孝庄文皇后称她为格格,这是清朝皇室女儿的专用称号。 顺治皇帝与她论平辈,康熙皇帝更是尊称她为"额涅"、"额娘",意为母亲。康熙的众多皇子们也都尊称她为祖母。 苏麻喇姑的能力和谦逊为她在宫廷中赢得了特殊地位。她不仅参与了清朝服饰制度的制定,还经常为皇太后处理重要事务。 每当为孝庄文皇后出宫办事时,她都是骑马而行。这不仅体现了她高超的骑术,也展现了皇太后对她的信任。 在宫廷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苏麻喇姑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深知自己的身份,从不逾越。 她不仅在孝庄文皇后面前恭敬谨慎,对年龄小于自己四十多岁的康熙帝也极为尊敬。这种处事方式让她在宫中平安地度过了大半生。 苏麻喇姑的才能和品格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认可。在她晚年时期,康熙帝特别安排她抚养皇十二子胤祹。 1687年,孝庄文皇后的离世给了苏麻喇姑巨大的打击。这时的她已经70多岁,为了让她走出悲伤,康熙帝将年仅3岁的皇十二子胤祹交给她抚养。 苏麻喇姑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抚养胤祹的工作中。在她的教导下,胤祹成长为一位颇有政治才干的皇子,后来被封为和硕履亲王。 在晚年时期,苏麻喇姑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每天都在佛前诵经,为皇室祈福。 她的生活习惯也十分特别:终年不浴,只在除夕之日用少量水洗身;终生不服药,即便生病也不吃任何药物。这些习惯即便在宫里也广为人知。 1705年8月27日,90多岁的苏麻喇姑病倒在床,腹内攻痛便血。她始终不愿服药,只等着当时正在塞外巡视的康熙帝回宫。 9月7日,苏麻喇姑离世。她的离世让宫中上下都十分悲痛,尤其是胤祹。 胤祹主动请求为养母守灵百日,每日供饭,三七诵经。这在清宫中是没有先例的,但康熙帝特批准许。 康熙帝对苏麻喇姑的逝世也十分伤痛。他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的遗体多留15天,等他回宫后再定后事。 为了报答苏麻喇姑的贡献,康熙帝破格按照嫔礼为她办理丧事。她的灵柩被暂时停放在孝庄文皇后梓宫所在的暂安奉殿内。 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将暂安奉殿改建为昭西陵。考虑到苏麻喇姑与孝庄的特殊关系,雍正将她葬在了昭西陵东1.5公里处。 苏麻喇姑的园寝于1725年建成,规模虽不及皇陵,但也颇为讲究。园寝内建有宝顶、园寝门、亭堂等建筑。 遗憾的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当地百姓将这座园寝拆毁。如今,只剩下一座宝顶,静静地见证着这段历史。

0 阅读:0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