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恶化的外交:赵武灵王助燕复国,为何燕王屡屡想伐赵?

欲云谈史论今 2022-11-27 20:21:01

长平一战大败后,赵国损失惨重。一年后,秦国又派大军继续围攻邯郸,双方在此鏖战三年,赵国才在楚、魏援军的协助下,击退秦军,保住了国都。

就在赵国局势刚安定没多久,平原君突然对冯忌说:“我想北上攻打上谷(原文为“上党”,可上党在赵国之西,不能说“北伐”,钟凤年以为应为“上谷”之误。上谷,今河北张家口市怀来县),讨伐燕国,怎么样?”

冯忌是一位游说之士,并非赵人。

赵孝成王即位之初,冯忌前来求见赵王。见到赵孝成王后,初来乍到的冯忌拱手低头,想要说话却又不敢。见他如此,赵孝成王忙问是怎么了。

冯忌定了定神,答道:“曾有位客人向宓(fú)子贱推荐了一个人,不久后,又问宓子贱他有什么过错。宓子贱说:‘您的客人有三个过错:望着我发笑,这是在轻视我;谈话不称我为老师,这是背叛了我;与我交情浅言语却深,这是想迷惑我。’客人听了,忙解释道:‘望着人笑,这是和蔼;言谈不称老师,这是因为老师不过是一平常称呼;交情浅却言语深,这才是忠诚的表现啊!从前尧在草茅之中会见舜,在桑树下设席,树荫移走后舜就接受了尧禅让的天下。伊尹身负鼎俎求见商汤,姓名还不清楚就接受了三公的职位。如果交情浅就不可以深谈,那么天下就无法禅让,三公的职位也不可能得到!’”

宓子贱是孔门弟子,也是著名的贤人。冯忌借宓子贱来解释自己的心态,其中还夹杂着远古圣人的传说,这对赵孝成王构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不听冯忌之言,就是不好贤!

赵孝成王自然不敢怠慢:“说得好!”

冯忌又问:“如今外来的臣子交情浅却想深谈,可以吗?”

赵孝成王马上客气地说:“请您指教!”

这次会谈过后,冯忌就得到了赵孝成王信任,留在赵国了。正因冯忌深受赵王信任,平原君这次伐燕前才会专门前来听取他的意见。

听平原君想伐燕,冯忌立马就答道:“不行啊。当年白起携七战胜赵之威,与马服君之子在长平开战,大败赵军。此后,秦人又派剩余兵力围攻邯郸,赵国只能以七败后的残余兵力来固守,可秦军却在邯郸城下被拖得狼狈不堪而逃。如今赵国没有七胜的威势,燕国也没有长平之战的祸患,现在还想以弱赵去攻打强燕,这是把弱赵当作强秦来发起进攻,而把强燕当作弱赵来守邯郸!万一秦国再趁赵国之敝攻打过来——这就是强大的吴国灭亡,而弱小的越国能称霸的原因。所以,下臣看不出什么攻打燕国的理由。”

冯忌这番类比极为形象,平原君一听就被说服了,不由得赞同道:“说得好!”赵国伐燕,就这样被冯忌成功地劝阻了。

然而,此事却让人不禁有些莫名其妙:什么时候燕、赵之间的关系恶化到这种地步了——在赵国还未能从长平之战的惨败中完全恢复过来时,就急匆匆地想伐燕?

燕相子之之乱时,赵武灵王毅然护送公子职回国,并协助他复国成功,成为了燕昭王。后来赵人又放乐毅入燕国为相,协助燕昭王复仇,差点灭了齐国!燕昭王去世后,因为燕惠王不信任乐毅,临阵换将,乐毅被迫逃回了赵国。是不是因为赵国收留了乐毅,以致燕、赵之间生出了芥蒂?

然而,这时赵、燕二国却没有翻脸的迹象。

公元前272年,成安君公孙操杀死燕惠王,改立燕武成王。因为公孙操弑君,韩、魏、楚三国共同发兵去讨伐燕国,但赵国却未参与。由此可见,燕、赵二国此时关系并未恶化。

赵孝成王初立时,秦国为替范雎报仇,四处追杀魏齐,甚至扣押了平原君,然后又派大军前往攻打赵国。措手不及的赵人,不得不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换来了齐国的援救。

眼见赵国遭难,此时燕武成王却生出了趁火打劫的心思。他将宋人荣蚠封为高阳君,并派他去攻打赵国。

赵孝成王的姐姐燕后早年间嫁入了燕国,很大可能就是燕武成王的王后。赵国对燕国有恩,况且两国又有婚姻之好,燕武成王为什么还会在赵国危难之际落井下石?

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为了反击燕国,赵人不惜割让了三座城邑换来了齐国名将田单,帮助赵国攻占了燕国三座城池!

或许就从这时开始,燕、赵矛盾激化。

公元前259年,长平之过后,秦昭王再次派兵攻打赵国,大举围攻邯郸。就在赵国举国上下全力与秦军对抗之际,赵国北部边境城邑武垣(今河北肃宁县城东南)之令却突然率领境内燕人投降了燕国!

赵国正遭受灭国之难,可燕国却再次在背后趁火打劫,这怎么能不让赵人痛恨?

也难怪,邯郸之战一结束,平原君就想讨伐燕国了!

赵人的伐燕企图,被冯忌给劝阻了;奈何,燕人亡赵之心却始终未灭。

燕武成王去世后,儿子燕孝王继位。燕孝王即位三年,也不幸去世,他的儿子燕王喜继位。如果赵孝成王姐姐嫁的是燕武成王,那么燕王喜就该算是燕后的孙子辈了。或许因为这层关系,燕王喜即位之初,就派出大臣栗腹去向赵孝成王祝寿。

然而,栗腹在赵国呆了三天后,回来却怂恿燕王喜:“赵国的青壮年都死在长平,他们的遗孤还未长大成人,可以趁现在攻打赵国!”

听到这话,燕王喜赶忙召来昌国君乐间,问他咨询。乐间,就是名将乐毅之子,虽然没有什么辉煌战绩,可毕竟家族盛名还在。

乐间听了后,立刻坚决反对:“赵国可是个四通八达的国家,其国民都善于作战,不能与赵国开战啊!”

燕王喜有些不服气,说:“我用一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去攻打,可以吗?”

“不行。”

燕王喜更不高兴了,声音瞬间提高了八度:“那我用三倍于赵国军队的兵力去攻打,可以吗?”灭齐之战以来,燕国就没遭遇过什么大败战;而赵国在长平却损失了十之七八的青壮年,燕国用三倍兵力的军队难道还无法战胜赵人?

可乐间依然答道:“不行。”

燕王喜听了后,勃然大怒。

这时,燕国其他大臣纷纷站出来附和燕王喜,赞同伐赵。

于是,燕王喜派栗腹率四十万大军攻打赵国鄗邑(今河北高邑和柏乡固城店一带),庆秦率二十万大军去攻打代地(今河北蔚县)。

得知燕人来袭,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八万人在鄗邑迎战栗腹,派乐乘率五万兵力去抵御庆秦。结果不出所料,赵军取得大胜,连栗腹与庆秦都成了赵军俘虏!

事后,昌国君乐间见自己不受信任,也投降了赵国。

这次伐赵,燕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回顾燕、赵之间关系逐步恶化的过程,确实有些莫名其妙:早年间,赵国帮燕人复国,其后又鼎力支持燕昭王复仇;赵惠文王时期,两国还借联姻而加强了关系。可为何从燕武成王到燕王喜,燕王屡屡要讨伐赵国呢?而且,燕国屡次在赵国危难之时落井下石,仿佛两国之间有着不共戴天的巨大仇恨。

与之相反,赵人虽然也动过伐燕的念头,可对燕国的仇恨却没有那么咬牙切齿。燕国屡次恩将仇报,赵人显得极为大度,从没有主动讨伐燕国。以长平之战前赵国与秦国之间锱铢必较的风格来看,赵国对燕国的宽容就显得极为异常,令人有些莫名其妙。

唯一能解释的理由,或许就是燕国看到三晋在秦国打击下毫无还手之力,想趁火打劫。然而,三晋确实是斗不过秦国,但燕国能与秦国相比吗?

燕国曾大败齐国;但齐国之败,更关键的因素是齐闵王因乱政而失去了人心。乐毅被撤换之后,田单凭一己之力就能迅速将燕军赶出齐国领土,足以证明燕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胜利是可贵的;但胜利之后,更应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短板在哪。吴王夫差曾经屡战屡胜,最终却被越王勾践灭了国——对赵屡战屡败,就是燕人无法认清自身实力的恶果吧!

16 阅读:6305
评论列表
  • 2024-03-06 20:09

    赵武灵王是个人才。扶持了燕昭王。搞趴了齐国。又扶持了秦昭襄王。搞趴了赵国。自己又扶持来了两个儿子。搞趴了自己。

    劉志遠 回复:
    你要明白,赵武灵王年幼即位,近有魏国,韩国虎视眈眈。成年以后魏韩衰弱。强秦东出,不插手别国内政怎么给赵国自己争取时间?他扶持两个儿子是为了变法,一个内政,一个军事。是创新的政治实践。可惜玩崩了!他太自负其能而已。可以嘲笑他,但是请别贬低他!
    用户12xxx10 回复:
    刚上位来搞事的有5国,其中之一就有秦国
  • 2022-12-04 13:27

    赵国打燕国太轻松了

    欲云谈史论今 回复:
    确实。。
  • 2024-02-02 23:41

    赵悼襄王在位时,无时无刻不在想灭燕[呲牙笑]灭了燕就有了大后方,以燕辽为腹地,攻守兼备!

  • 2022-11-28 22:14

    因为当时秦国跟燕国是盟友和姻亲,燕国是秦国扶持起来对付齐赵的棋子。乐毅攻齐,秦国出力最多。

    江湖百晓生 回复: 秋子
    蒙骜[得瑟]人家还是齐国人
    秋子 回复:
    秦国派出大将蒙武(萌物)然后就没了,没说出多少人,也没说干了什么,和韩国一样,五国伐齐没有一个字的记载
  • 2022-12-03 10:58

    燕赵好比吴越

    蒲湖渔船 回复: 安兮
    [点赞]
    安兮 回复:
    更像秦魏,春秋后期吴国兴盛的那个时代那体量最低相当十几个燕国起不止,不是夸张手法。春秋一些极小的国估计只有兵两千左右,也不少了,那个时代生产力与人口极低,庞大个中国还远没小日子战国时代人口多,陈蔡卫这些还算大的呢,郑宋鲁这些又是大一个级别。战国中期以后的秦和春秋后期的吴极其相像,王权集中、罪人极多(比如鸡父之战,吴伐州来,楚与陈胡沈蔡顿许六国诸侯之师救州来,吴师退而未归,带病出征曾经在长岸大败过吴的楚令尹子瑕阳匄因病死于军中 楚退于鸡父,吴公子光向吴王僚荐战,因为楚内部、诸侯相互之间的问题太多,吴先以罪人三千进犯迷惑陈胡沈三国之师,三国争功前进打,吴三军在后发起攻击败三国之师杀胡沈之君与陈大夫,放走俘虏使其大呼师败君死,再度跟在后面而进攻蔡许顿后三国,三国奔 由于楚在最后面未陈兵而见六国之师败 而未战而奔还)、战力强悍、兵甲精良、兵种丰富、兵多地广、良将谋臣在线。
    欲云谈史论今 回复:
    有点像
  • 随风 10
    2022-12-21 09:42

    一个是秦国离间外交做的好,二是燕国没有发展空间,想发展只能攻受伤的赵。

  • 2024-03-12 15:11

    揍燕小能手庞煖,八十高寿尚能领兵揍燕[笑着哭]

  • 2024-02-12 23:11

    赵国早该灭燕国

  • 新燕王把乐毅给撵走了,不然齐国早都灭了

  • 2022-12-24 12:26

    首先是秦魏击破齐军,干涉齐灭燕在外交上才使燕复国成功,而赵在中间的作用仅仅是扶立了燕昭王,秦昭王,因为实力不够强并没有敢直接出兵和齐对抗,事后赵反而要依靠和秦的结盟来对抗齐的进攻,毕竟齐打不过秦还干不过赵吗?而燕易后是秦惠文王长女,所以不管从结盟姻亲角度上说还是找更粗的大腿角度上来说燕必找秦。而燕和齐赵都接壤,越是接壤越可能成潜在敌人

  • 2023-01-12 17:18

    想要与秦国楚国抗衡,只有齐国赵国燕国一统才够份量[得瑟]齐王败了,赵国如果灭燕,两面攻打灭齐就可以。至于燕国,跳梁小丑而已,没有齐桓公,哪来的燕国[笑着哭]

    断水流 回复:
    你还是山东的,你可能不知道赵国打了齐国多少回,齐国巴不得赵挨揍。
  • 2022-11-28 14:27

    [赞]

  • ptsd 3
    2022-12-15 00:58

    [吃瓜]

  • 燕国要是有六十万大军也不会是七雄最弱的国家的了

    三千 回复: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首先辽西不是七万,其次你把渤海郡搞漏了。而且丁口从来没有任何文献给它做过区分,有些时候称丁、有时称口,都是指需要缴丁口赋的人,还有汉书记载什么时候燕地男女比例1比3了?我知道你这是百度复制过来的,结果还能复制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回复:
    代郡二十八万上谷十二万渔阳二十六万右北平三十二万辽西七万辽东二十七万玄菟郡二十二万乐浪四十一万涿郡七十八万广阳国七万,总共二百八十万,哪来的四百万? 另外,代郡玄菟郡乐浪郡涿郡大部不属于燕国,剩下的地方连一百五十万都没有,别说四百万了。而且汉书中记载了,幽州男女一比三。丁是丁,口是口,什么叫只记载成丁,你不知道汉朝从八岁就要纳税?我倒想知道你的四百万人口哪来的?
  • 2022-11-28 19:25

    秦国的外交做得好[笑着哭]

  • 2024-03-06 14:27

    燕国哪来的六十万大军啊?算上后勤也不可能有六十万啊

  • 2024-03-13 12:00

    燕国是苦寒之地,而且一直遭受山戎、林胡的侵扰。燕国想要发展就必须南下攻取肥沃的河北,但河北是赵国核心地区。而且,燕国与秦国是姻亲,秦国想扶持燕来制衡赵齐,燕国要想秦国一直扶持他们,也必须要通过攻打赵国来讨好秦国。所以,燕国只能不断地趁赵国与其他国家交战时进攻赵国,不然他们就只能被困死在幽州。

  • 2024-02-12 22:55

    秦昭襄王更想揍赵国

    劉志遠 回复:
    因为三晋里面赵国实力最强。秦国东出不把门口的打残废,怎么东出?
    鈊瀡伱變 回复:
    兄之之国,好比哥哥捶弟弟。秦国和赵国国君是同一个祖先的后代,也就是说是兄弟俩。按理说,生在乱世,兄弟自当团结才是,可总是同宗同族兄弟之间互相掐架,便宜了别人。
  • 2024-02-18 02:14

    什么垃圾插图,还左衽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