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章丘振兴路,谱文旅农新篇】 曲阜师范大学 曲园学子三下乡 三下乡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 为深入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在地方的实施路径与成果,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寒假社会实践队于2月10日奔赴章丘,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方式,聚焦章丘在旅游业发展与特色品牌塑造方面的举措,探寻其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发展脉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章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明水古城、朱家峪和三德范村各具特色,成为章丘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绽放出独特光彩。明水古城在保护性开发中,秉持着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致力于重现古城昔日风貌。实践队员踏入古城,瞬间被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清幽的街巷所吸引,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在文化活动方面,古城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将传统的民俗活动与现代的创意元素相结合。春节期间,古城张灯结彩,举办盛大的庙会,除了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传统表演,还增加了民俗文化展示区,展示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传统手工艺展览也成为古城的一大特色活动,邀请各地的手工艺人入驻,展示剪纸、刺绣、木雕等精美的手工艺品,并且设置互动体验区,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增添乐趣。朱家峪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凭借其独特的古村落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村里十分重视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邀请专业的文物保护团队,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民居、古桥梁等进行精心修复,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建筑的原始韵味。同时,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村里开发了一系列体验式旅游项目。在传统农耕体验区,游客可以亲自拿起农具,参与播种、浇水、收割等农事活动,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了解农耕文化的内涵,让游客在动手实践中领略民间艺术的魅力。三德范村则凭借元宵民俗“大扮玩”等特色民俗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每逢元宵佳节,村里便热闹非凡,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表演精彩纷呈。“大扮玩”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村民们传承民俗文化、凝聚乡情的重要方式。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感受浓厚的乡土气息。通过民俗旅游,村民们拓宽了增收渠道,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品牌塑造:打响章丘特色名片章丘大葱和章丘铁锅作为章丘响当当的特色品牌,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升品牌影响力,章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在章丘大葱的种植上,政府加大科技投入,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通过科学选种、合理施肥、精准灌溉等措施,提高大葱的品质和产量。同时,政府积极举办大葱文化节,将大葱种植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在大葱文化节上,除了开展大葱采摘体验、大葱烹饪大赛等活动,还设置了大葱文化展览区,展示章丘大葱的种植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种植技术。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消费者的关注,有效提升了章丘大葱的品牌知名度。
章丘铁锅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展示铁锅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效果,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购买。同时,政府积极引导铁锅制作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铁锅制作行列,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协同并进:共筑乡村振兴梦
旅游业发展与特色品牌塑造相互促进,为章丘的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随着游客的增多,章丘大葱、章丘铁锅等特色产品的销量大幅增长,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入。旅游业的繁荣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回乡创业。许多年轻人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纷纷放弃城市的工作,回到章丘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家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
实践队员在调研中发现,章丘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发展旅游业时,合理规划开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保持乡村的自然风貌,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在品牌塑造中,强调传统文化的融入,将章丘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与特色产品相结合,让特色产品更具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寒假社会实践队通过此次调研,深入了解了章丘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实践队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详细的报告,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借鉴。相信在文旅融合与特色品牌塑造的协同推动下,章丘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实现经济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好愿景,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未来,实践队也将持续关注章丘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