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元遗孀,1946年6月,为八百壮士的生活求老蒋,蒋介石避而不见,宋美龄轻飘飘

小娅说知识 2025-03-06 17:01:30

谢晋元遗孀,1946年6月,为八百壮士的生活求老蒋,蒋介石避而不见,宋美龄轻飘飘一句“上海政府会安排”,于是决定亲自带上百人办厂自救   1946年3月,上海乍暖还寒的街头,一位身形单薄的妇女带着四个孩子挤在码头的人群中。 她是抗日名将谢晋元的遗孀凌维诚,阔别上海十年后,终于从广东蕉岭的乡间辗转归来。 此时的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会拉小提琴、穿旗袍的上海小姐,而是一个手掌粗糙、眼神坚毅的寡妇。 她的丈夫谢晋元在四行仓库战役中率“八百壮士”死守阵地,却在1941年遭叛徒暗杀,留下孤儿寡母和一群无依无靠的孤军老兵。 回到上海后,凌维诚发现“八百壮士”的幸存者竟有百余人流落街头 。这些老兵曾与日军血战,又在日军战俘营里熬过四年苦役,如今却成了黄包车夫、码头搬运工,甚至有人沿街乞讨。 一位老兵见到她时嚎啕大哭:“夫人,团长说胜利后国家会管我们,可现在我们连口饭都吃不上啊!” 凌维诚攥紧了衣角。她想起丈夫牺牲前在信中写的那句“为国当不能顾家”,可如今连他豁出性命保护的兄弟们都成了“弃子”。 1946年6月,她带着两个孩子挤上开往南京的火车,想为老兵们讨个说法。 蒋介石避而不见,宋美龄轻飘飘一句“上海政府会安排”便将她打发。 回到上海后,市政府官员更是踢皮球:“现在忙着打共产党,哪有空管这些闲事?” 求助无门的凌维诚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带着老兵自救。 她把谢晋元墓地旁的破棚屋改造成车间,东拼西凑买来织布机和原料,挂起“孤军工业服务社”的牌子。 没有技术?她求昔日的富家姐妹教纺织;没有销路?她顶着白眼去百货公司推销“孤军牌”毛巾。 最困难时,她把自己陪嫁的金镯子熔了换钱买棉纱。 这群拿惯枪的汉子起初连纺线都打结,但凌维诚咬着牙教他们:“咱们在四行仓库没怕过鬼子,现在还能被织布机吓倒?” 渐渐地,粗布袜子、肥皂、毛巾从棚屋里源源不断产出,二十多个老兵有了固定收入。有人攒够路费回了老家,更多人选择留下:“跟着夫人,就像跟着团长!” 工厂刚有起色,黑帮却盯上了这块地皮。有人半夜往棚屋扔砖头,扬言要烧了谢晋元的墓。 凌维诚把四个孩子锁在屋里,自己拎着菜刀守在坟前:“谁动这里,先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后来还是巡街警察认出她是“谢团长夫人”,才吓退了歹徒。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物价飞涨,工厂濒临倒闭。 凌维诚硬着头皮给新任市长陈毅写信:“不求特殊照顾,只求给老兵们留条活路。” 陈毅当即批示:“抗日英雄岂能挨饿?” 不仅特批她继续使用厂房和墓地,还安排老兵进国营厂工作。 看着盖着红印的批复文件,凌维诚第一次痛痛快快哭了一场:“晋元,你的兄弟有人管了。” 1991年,84岁的凌维诚安详离世,与丈夫合葬于上海宋庆龄陵园。 她创办的“孤军工厂”早已湮没在历史中,但那些用毛巾擦过泪、用肥皂洗去硝烟的老兵们,至死都记得:最黑暗的年月里,是那个会弹钢琴的夫人,带他们找回了做人的尊严。 来源:谢晋元牺牲后,遗孀生活贫苦,1949年求助蒋介石无果后写信给陈毅. 手机网易网.[2024-08-06]

0 阅读:159
小娅说知识

小娅说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