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额分红不可取 在建筑防水材料行业,东方雨虹一直占据着龙头地位,其一举一动都

陈峰投资 2025-03-17 15:06:24

如此大额分红不可取 在建筑防水材料行业,东方雨虹一直占据着龙头地位,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然而,近期东方雨虹披露的 2024 年年报,却让投资者们大失所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董事会全票通过的分红计划却显得格外 “大方”,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回顾东方雨虹过往的业绩表现,自 2016 年起,其净利润始终保持在 10 亿元以上,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但风云突变,2024 年公司净利润遭遇 “滑铁卢”,仅录得 1.08 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大幅下降了 95.24%。这样的业绩滑坡,无疑给公司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令人意外的是,在业绩如此惨淡的情况下,东方雨虹给出的分红方案却异常 “慷慨”。公司最初拟定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8.50 元,按照总股本计算,派发现金红利总额高达 44.19 亿元。而 2024 年度东方雨虹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 82.91 亿元,且在当年中期已实施了 14.62 亿元的分红,这意味着 2024 年累计现金分红额达到了惊人的 58.81 亿元。58.81 亿元的分红额与 1.08 亿元的微薄盈利形成了天壤之别,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市场一片哗然。 在各方质疑声中,十来天后,控股股东李卫国提出了一份 “临时提案”,将分红方案调整为 10 派 9.25 元,派发现金红利降为 22.1 亿元,2024 年累计现金分红额降为 36.71 亿元。即便分红方案有所调整,这一金额相较于公司的净利润,仍然显得过于刺眼。 东方雨虹为何在业绩不佳时仍坚持大额分红?从公司自身给出的解释来看,2024 年业绩下滑主要源于经营上的大幅度转型。公司表示,将业务模式从传统的大客户为主的直销模式,向零售渠道和工程渠道为主的渠道销售模式转型,同时主动放弃了信用风险较高的客户及付款条件达不到公司风控标准的部分直销项目。此外,上游建筑地产行业的发展态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早已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经历阵痛后正进入以稳为主的时代,这对东方雨虹的业务拓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然而,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转型过程中,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此时进行大额分红,无疑会对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根据 2024 年年报,东方雨虹光是短期借款就有 46.12 亿元。在资金流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超额分红后,公司如何保证资金链的稳定,如何确保各项业务能够持续稳定发展,如何在行业寒冬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压力下顺利度过危机,都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严峻问题。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东方雨虹控股股东、董事长李卫国的持股质押情况。在 2023 年末时,其持股 5.71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 22.69%)中,有 2.84 亿股处于质押状态。到了 2024 年年末,其质押的股份增至 4.22 亿股,占其总持股 5.31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 21.79%)的约 80%。东方雨虹也表示,李卫国的现金分红将主要用于偿还其股票质押融资,降低杠杆。如果超额分红主要是为了缓解控股股东的资金压力,那么这样的分红方案显然难以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 从监管层面来看,监管层虽有意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但同时也明确规定,若出现 “上市公司存在现金分红占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比例较高等情形的”,监管层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要 “重点关注公司现金分红政策是否稳定”。对于投资者而言,分红不仅仅是看额度大小和次数多少,更重要的是分红方案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只有分红方案与当下业绩及未来发展预期相匹配,才能真正实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双赢。 综上所述,东方雨虹在 2024 年如此大额分红的做法实在不可取。公司应当更加审慎地权衡分红与公司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业务转型和发展,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

0 阅读:27
陈峰投资

陈峰投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