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与人情 旧社会人少,人情重。现代社会人流动性大,天南海北,有利益关系联系

鑫玛聊情感 2025-03-28 19:43:20

农耕文明与人情 旧社会人少,人情重。现代社会人流动性大,天南海北,有利益关系联系就密切。因此现在就是至亲之间,没有婚丧嫁娶重大事情也很难相聚。如果父母双亲在,春节期间兄弟姐妹还能围绕爹娘阖家团圆。父母在家就在。如果双亲去世了,兄弟姐妹也难得一聚。有时候,有老家亲友到家了,我媳妇总说老家人来了我眼睛都放光。兴奋是兴奋,至于眼睛放光我不知道。 现在年纪大了,对上辈人的行为慢慢理解深了,也愧疚年少时不省事。 我父亲是个非常热闹的人,对四六亲戚都很热情。 每年正月下,初一或者初几,总之破五里总要到门里走走,看望三奶奶,当时我就有些不理解,这么大年纪了,大过年跑什么。而且父亲去门里,总要买上点心之类,那时间点心是很贵的,一包大约两块钱左右。现在我明白了,太阳渡(门里)是父亲的根,三奶奶是父亲唯一健在的长辈。 父亲对兄弟们岳父家的人也特别热情。比如,六婶家转村的娘家人,黑脸,小黑到门前,父亲总是热情的喊:“黑脸,小黑到屋里坐。”而且总是热情地倒上开水。那时间是竹皮暖壶,许多时候总是用碗倒水,有时候还放上红糖。当然六婶家有人了,肯定要吃饭,抽烟招待。即使如此,父亲见了客人也是满腔热情,彼此问候。 东平头袁家是太阳渡二爹岳父家,父亲对袁家的人也特别热情,这我就感觉有点别扭了,有点不太理解。这就是农耕文明人情远远大于现代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的人对亲兄弟岳父家的人见面了只是淡淡地打打招呼,堂兄弟岳父家的人似乎很寡淡。现在的人直接亲戚好像还可以,拐弯亲戚似乎很淡漠。 旧社会门前门后邻居很热情,时常串门,有时候大半夜还坐套,现在城里许多人对门邻居不认识,不打招呼。然而微信朋友五湖四海,有的还千里迢迢相会。 农耕社会与现代社会区别太大了,农耕社会几代人生活在一个村子里,一片土地上,是熟人社会,人们常说,门前门后,上村下院;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忽聚忽散,许多人可能终生只打一次交道,人的关系极其简单,典型的利益关系。 我是老年人了,乱发感慨,可能这就是社会发展之道。你看看,现在人对手机最亲,走路都不停的看手机,实际是现代人最孤独,只有跟自己说话了。

0 阅读:0
鑫玛聊情感

鑫玛聊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