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茅盾望着身材丰腴妩媚妖娆的秦德君,当即想要一亲芳泽,没想到秦德君气吐

熹然说历史 2025-04-06 23:22:08

1928年,茅盾望着身材丰腴妩媚妖娆的秦德君,当即想要一亲芳泽,没想到秦德君气吐如兰,软声细语在他的耳边说了一句话,我要你离婚! 那个夜晚,秦德君已经睡下,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她看到茅盾站在门外,手中紧握着刚完成的《从牯岭到东京》手稿,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快看看,我终于写完了!"茅盾的脸上洋溢着创作者的喜悦。 秦德君接过手稿,逐字逐句地阅读起来。当她读到"我看到北欧命运女神中间的一个,很庄严地站在我面前"那句话时,茅盾突然从背后环抱住她的腰身,将脸贴在她的耳畔,用略带颤抖的声音低语道:"你就是我的北欧命运女神……" 1928年7月初,他们刚刚踏上从上海开往日本神户的商船。那时的秦德君对茅盾的第一印象并不好,她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又矮又小蓄着八字胡,看上去像个算命先生。" 他们的相识要回看到1928年初,在上海陈望道家中的那次偶遇。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纷纷遭到逮捕和杀害。已被国民党盯上的秦德君,暂住在陈望道家中,请他帮忙办理去苏联留学的手续。同样被通缉的茅盾也来到了陈望道家寻求帮助。面对两位随时可能被捕的年轻人,陈望道建议他们一同前往日本避风头。 在前往日本的轮船上,两人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茅盾向秦德君吐露了自己不幸的婚姻生活,诉说着与不识字的乡下妻子孔德祉的包办婚姻。秦德君听着,不禁想起自己与穆济波那段痛苦的往事。1919年,年仅15岁的她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准备北上求学时,竟被《新蜀报》编辑穆济波趁酒醉时强暴,并因怀孕被迫嫁给了对方。 "我们都是婚姻的受害者。"秦德君轻声说道。两颗伤痕累累的心在海上漂泊的日子里渐渐贴近。 当船抵达神户港时,日本兵询问茅盾与秦德君的关系,茅盾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我最心爱的小妻子。"秦德君听了这话并不反感,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她已经察觉到自己对茅盾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在东京,秦德君在"东亚预备学校"学习日语,茅盾则在她宿舍附近租了住处。每天早晨,他都会来接她上学,傍晚再风雨无阻地等在学校门口,两人一起吃饭、散步、谈文学。在秦德君的鼓励下,茅盾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从牯岭到东京》和以秦德君为原型的小说《虹》中的梅女士形象。 1929年,日本政府开始大规模抓捕参与革命活动的中国留学生。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茅盾和秦德君在东京构建的小小世界。两人被迫收拾行囊,匆匆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他们继续保持着同居关系,但现实的重担却渐渐压在了两人肩上。一天,秦德君拉着茅盾的手,目光坚定地说出了那句在心里盘旋已久的话:"我要你离婚!" 茅盾沉默了许久,最终点头承诺会和妻子孔德祉离婚,然后与她正式在一起。但这个承诺却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实现。就在秦德君满怀期待等待着这一天到来时,意外再次降临——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正当秦德君犹豫该如何处理这个孩子时,茅盾的妻子孔德祉突然找上门来。那天,孔德祉哭闹不已,指着秦德君破口大骂,而茅盾却始终沉默,一言不发。这一幕深深刺痛了秦德君的心。更让她心寒的是,当孔德祉离开后不久,有人告诉她,茅盾正陪着妻子在街上逛街,两人看起来毫无嫌隙。 绝望中的秦德君,只能再次选择打掉腹中的胎儿。谁知茅盾得知情况后,又匆忙赶来照顾她,并再次承诺:"给我四年时间,等我挣到2000块钱的离婚费,就和孔德祉离婚。到那时,我们就能在一起了。" 看着面容憔悴的茅盾,秦德君最终又一次选择了相信。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茅盾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多,与秦德君的联系却越来越少。直到四年期限到期,秦德君才恍然大悟:茅盾根本没打算实现承诺。 痛苦至极的秦德君给茅盾写了无数封信,却从未收到回复。最终,在一个绝望的夜晚,她吞下了两瓶安眠药。幸运的是,朋友及时发现将她送往医院,才捡回一条命。 后来的岁月里,秦德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不再提及与茅盾的往事。而茅盾则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被誉为"鲁郭茅巴老曹"之一。 直到1981年,茅盾去世的消息传来。治丧委员会知道秦德君是茅盾的旧识,特意送来了葬礼请帖。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秦德君不仅拒绝出席,还冷冷地反问:"我和他是个什么关系?站在他的灵前,我又算个什么身份呢?" 茅盾晚年在口述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时,儿子曾问他是否要提到秦德君,他当即摇头:"不用写,就当这个人不存在。"茅盾似乎想彻底抹去那段往事,保全自己的文学声誉。 而秦德君却选择了另一条路。在晚年,她毫不掩饰地在自传《火凤凰——秦德君和她的一个世纪》中公开了与茅盾的往事。当时邓颖超等人都不赞成她这样做,认为会损害茅盾的名誉。但秦德君坚持道:"若把这一段过往湮没了,尽管可以保全他的英名,但又怎么对得起后来人和研究者呢?"

0 阅读:6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