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云南勐海,一名解放军首长和警卫员的合影,当时的这位解放军首长率领部队从昆明出发乘胜追击“国军”进驻勐海,把“国军”打得溃不成军,逃到了境外的金三角,此照片是这位首长率部在西双版纳的佛海“守株待兔”时,随军战地记者用相机拍下的历史瞬间。 1950年的一个午后,西双版纳的热带阳光下,一张特殊的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照片中,一位神情坚毅的首长坐在简陋的凳子上,身旁站着两名精神抖擞的年轻警卫员。这张在勐海"佛海"地区拍摄的照片,记录下了解放军追击国民党残余势力至边境的重要历史时刻。 令人注意的是,照片中三人的着装与所处的热带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穿着厚重的冬装外罩衣裤,头戴棉帽,脚上却是老区的刀口布鞋。这一不合时宜的着装,无声地诉说着这支部队长途跋涉的艰辛历程。这支队伍正是陈赓大将率领的部队,他们的"老家底"来自太行山区,是一支英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事实上,这张照片背后有着曲折的历史脉络。1949年12月,解放军15军在陈赓将军的率领下从贵州进入云南境内,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先后占领了曲靖、宣威等地,为进攻昆明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解放军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争取各方力量支持。 1949年12月10日,一场秘密会议在昆明郊外的一座农庄中举行,与会者包括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亲信代表、解放军的统战人员,以及一些地方实力派的代表。经过三天的艰难谈判,在解放军承诺保留云南地方势力一定权力的条件下,各方达成了初步协议。 云南的实际掌控者龙云面临着艰难抉择。1949年12月15日,在一场充满争议的会议后,龙云最终选择了起义投诚,他说:"大势已去,继续抵抗只会给云南百姓带来更多苦难。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为云南的和平解放做出贡献。"这番话宣告了国民党在云南统治的终结。 1950年1月11日,解放军15军主力在卢汉的配合下,和平接管了昆明。然而,并非所有势力都接受了这一结果。蒋介石的残余部队一路溃败,逃往境外的金三角地区,妄图卷土重来。为了防止敌人的反扑,解放军在边界严密驻守,严阵以待。 这支从太行山区出发,历经千里跋涉的部队,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追击任务。他们行军数千公里,全靠两条腿,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克服高温和物资缺乏的困难。在这张照片被拍下的时刻,他们正在等待可能从边境反扑的敌军,如同猎人"守株待兔",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1950年6月的一个炎热午后,昭通城内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枪声。解放军15军43师一部与龙三的匪帮展开激烈交火,战斗持续两个小时后,地上躺着219具尸体,其中包括匪首龙三。然而,当师长张显扬听闻战报,却怒不可遏地大喝道:"谁让你们把龙三打死的?谁打的谁负责!" 这个让解放军师长如此忌惮的龙三,究竟有什么特殊身份?他正是"云南王"龙云的三子龙绳曾。在云南近代史上,龙云这个名字如雷贯耳。1927年,年仅30岁的龙云联合四镇守使起兵,将盘踞云南多年的唐继尧赶下台,从此掌控了云南地方政权长达18年。 龙三与其父迥异,从小在姑母溺爱下长大,养成了骄纵任性的性格。为了管教这个不成器的儿子,龙云将他送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希望军旅生涯能磨炼他的品性。然而,龙三在军校表现令人大失所望。他不仅学业荒废,对军事训练毫无兴趣,还因纪律散漫与教官发生冲突,最终被关禁闭甚至开除。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军校逃兵却对戏曲表演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始频繁出入昆明各大戏院,结识了不少名角,其中与花旦"小白玉霜"尤为亲密。在一次私人聚会上,龙三登台演出了《霸王别姬》中的选段,从此"戏班少爷"成了他在昆明上流社会的新绰号。
1950年,云南勐海,一名解放军首长和警卫员的合影,当时的这位解放军首长率领部队
熹然说历史
2025-04-09 22:23: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