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流言蜚语的受害者,你知道它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吗?

漪海解球 2023-05-13 09:55:05

跳跳糖是一种特殊的糖果,它的特点是可以在嘴里发出爆裂的声音和感觉,就像小鞭炮一样。跳跳糖的英文名叫Pop Rocks,也有人叫它爆破糖、爆米花糖等。

跳跳糖的颜色和形状各异,有红色、黄色、蓝色等,有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等。跳跳糖的味道也有多种,有草莓味、葡萄味、苹果味等。

跳跳糖—被流言害惨了

跳跳糖是一种碳酸糖果,主要成分是糖、乳糖、玉米糖浆和调味料。它的特点是在口中含着时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给人一种有趣的口感。跳跳糖的发明其实是一个意外。

1956年,当时美国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s Corporation)的一位研究科学家William A. Mitchell,他原本打算制作一款“速溶可乐糖果”,将其放入水里就能扑通冒泡。

但是他发现这种糖果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微小的二氧化碳气泡,这些气泡被包裹在糖果里,当口中含着时就会爆裂出来。

他觉得这种效果很有趣,就申请了专利,并于1975年上市。这就是跳跳糖的诞生。

跳跳糖一开始很受欢迎,但是后来由于销售不佳和保存期限过短,通用食品公司在1983年停止了生产。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有一个流行的都市传说,说如果吃了跳跳糖再喝可乐,就会导致胃部爆炸。这个传说其实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跳跳糖产生气泡的反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酸碱中和。

而且一包跳跳糖所含的二氧化碳气体比半罐汽水还少,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是这个传说还是让很多人对跳跳糖产生了恐惧和误解。

虽然通用食品公司放弃了跳跳糖,但是其他公司却看到了它的潜力和市场。1985年,卡夫食品公司买下了跳跳糖的制造权利,并重新命名为Action Candy,并且通过一家叫碳酸糖果的子公司生产跳跳糖。

而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也有一家公司Zeta Espacial S.A.从1979年起制造、贩卖、出口跳跳糖,该公司的产品名为Fizz Wiz。

1985年,卡夫食品公司将跳跳糖的制造设备、技术以及亚洲区销售权卖给韩国的Jeong Woo Confectionery公司。Jeong Woo将原来粉末状的跳跳糖改良为晶体状,让它更方便食用。

这种晶体状的跳跳糖在1988年时被珍宝珠旗下的UniConfis公司重新以Crazy Dips的名字进口到美国贩卖。

跳跳糖的原理

跳跳糖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需要高温、高压和快速冷却。首先,将白砂糖、玉米糖浆和水混合在一起,加热到约150摄氏度,使之成为浓稠的液体。

然后,将这种液体在压力为600大气压左右的条件下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之充满气泡。接着,将这种充满气泡的液体快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使之凝固成固体。

最后,将这种固体打碎成小颗粒,并加入食用色素和香料,就成为了跳跳糖。

跳跳糖在嘴里爆裂的原理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

当我们把跳跳糖放入嘴里时,唾液会溶解掉固体表面的部分,使得内部的二氧化碳气泡暴露出来。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在糖果内部是呈高压状态的,所以它会迅速扩张并逃逸出来,造成颗粒的爆裂。

当我们听到或感觉到爆裂时,其实就是二氧化碳气体从颗粒中释放出来并撞击我们的舌头或牙齿所产生的效果。

如今,跳跳糖已经成为了一种经典的创新型热门产品,在全球各地都有销售和消费者的喜爱。

不知道通用食品看到这一幕会不会感觉到后悔呢?

1 阅读:31

漪海解球

简介:漪海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