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6纵3次换将,几任司令空降,副司令陪跑最后调离,也没转正职

从阳化石 2024-05-14 03:00:12

43军在战争时期隶属于四野,它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6纵。

这支部队战斗力很强,是一支老大哥部队,陈光、洪学智、黄永胜、李作鹏先后担任过纵队司令、军长,这让长期担任副司令员、副军长的杨国夫显得“默默无闻”。

东野6纵是由新四军3师7旅,以及杨国夫7师2个旅,以及李运昌部19旅组建而来。

在改编为6纵后,下辖三个师分别是16师、17师、18师。其中17师、18师可都是杨国夫指挥过的部队。按说在6纵司令员人选上,他应该作为考虑的对象。上级给这支部队派一位老资格,就是陈光。

陈光是红1军团出身的将领,曾经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红2师师长、红1军团代军团长,而7旅的前身就是红2师部队,他可以说是这支部队的老首长。不仅如此,杨国夫领导的山东7师前身是渤海军区部队,陈光代理115师率部挺进山东开辟新区,这支部队算是他的老部队,对于陈光担任司令是非常合适的。

自1946年8月6纵成立,到1947年初春,陈光因身体问题加上与总部首长意见不同,而离开前线到后方休息,上级将洪学智调来担任司令员。

在此之前,洪学智是辽北军区副司令,四平保卫战结束后,因为后方匪患严重,让他调去黑龙江军区剿匪,担任司令员,经过8个月完成剿匪任务。

上级没有将杨国夫直接提拔为司令,而是空降洪学智,让人有些意外。

尽管16旅过去是新四军3师部队,洪学智担任师参谋长,可对这支部队并不熟悉,旅长一直是彭明治担任,四平保卫战后,他就到后方休养了。按说纵队最熟悉纵队到非杨国夫莫属,资历够,能力也可以,没有转正多少有些意外。

1948年3月,洪学智被抽调去上干队担任大队长,职务再次空缺,司令员一职依然没有考虑杨国夫,而是调离开8纵在后方的黄永胜担任,6纵再次空降司令员。而黄对这支部队并不熟悉,如果说洪学智过去是16师的老首长,黄似乎对这支部队从没有隶属关系。

黄指挥6纵打了辽沈战役后,洪学智回6纵,黄永胜回8纵。

1949年,全军改编后,洪学智担任军长兼兵团副司令员,而杨国夫继续担任副职。当他们率部南下中南后,改编为43军,军长由副司令员兼16师师长李作鹏担任。而杨国夫也在南下中南被调去地方担任江西军区副司令员。

此时的江西军区,并非后来的省军级。在1952年之前,像广西军区、广东军区、江西军区、贵州军区、昆明军区等等都是由兵团兼任,或者是兵团级单位。他也从副军长提拔为副兵团职。从职务上看似晋升。

可新中国成立后,干起军事教育工作,担任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校长。在1952年评级时,是正军级。或许考虑他过去一直担任副军职,后短暂担任过副兵团职,综合评定为正军级。

五十年后期,他一直在济南军区工作,一直到1975年退居二线。

1 阅读:1260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