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中花述李翊云这期,震惊我的却是鲁豫!
涵涵万花筒
2025-04-15 20:03:44
是她!看到这期嘉宾的名字相信挺多人跟我的反应差不多。我们从她的悲剧新闻中认识她,因为对这个人和她的经历知之甚少又无比好奇。这次对话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位极具智慧天赋的华裔女性和她的故事。
因为她的作品很少在国内发行,所以近乎无法从她的作品中对她有任何的了解。只是在她的次子出事之后,看过她在纽约客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透过文字,我能感受到她对孩子们浓烈但又克制理性的母爱,用她自己的文字来形容可能更准确:“一种敏锐的关注与 “深刻的冷漠”(借用加缪的话)的结合”。这是文章中她用来形容自己对待生活中几乎所有事情的态度。
我非常希望这次的对话中能了解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关她天赋异禀的才华、有关她的原生家庭、与孩子们的相处、坚持不用母语写作并出版的真正原因,以及苦难经历对她带来的伤害以及如今如何消化这些苦难等等,因为陌生所以对她的好奇真得太多了。但是,真得又非常害怕看到经常在媒体上看到的那种惺惺作态、直接揭露他人伤疤式的访谈,害怕因为窥探去挑拨她可能刚刚结痂的伤疤。面对这样的采访对像,想要得到又要避免伤害,对提问者专业能力的挑战是很大的。但鲁豫真得非常专业又非常善良,她没有为了满足人们内心的窥探欲而单🔪直入,也没有戴着面具的伪善去贩卖同情,抽丝剥茧、举重若轻,这是一个“给足尊重和空间支撑起来共同讨论对人生和痛苦的探索和相处的对话”,播客里的这条评论让我们作为听众在平行时空产生了z大的共鸣。
这是一场真诚地对话,不撕开伤疤,却让痛楚自然流淌。也巧妙的绕开猎奇的窥探,把焦点拉回李翊云作为“人”的挣扎。鲁豫做了大量的功课,没有追问关于她的母亲和她的孩子们,而是从她的作品、她说过的话、她发表过的文字中提炼,尝试让那个抽象模糊的李诩云逐渐清晰。
其中可能z触及焦点的问题就是鲁豫字斟句酌地问:“人在经历过痛苦之后我们是一定会走出来的,一切都会过去。但是在过去的过程中每一天依然要去经历,如何面对它?”“我可能从来不会说会走出什么,生活中有些艰难是无法走出的,也不需要走出来,那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自己的经历,我就在这里面,我的存在是存在在痛苦里而不是走出这个痛苦。”
我挺喜欢这个答案,残酷又管用。人生是个忍耐的过程,学会和痛苦共存何尝不是放过自己。我们总是想摆脱痛苦,其实有时候痛苦不需要被解决,只需要被看见。人是要往前走,而不是总回头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