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林风眠母亲被族人抓去“沉塘”,年仅7岁的他抓起菜刀就冲向了人群,大声

玉尘飞啊 2025-04-18 17:02:50

1907年,林风眠母亲被族人抓去“沉塘”,年仅7岁的他抓起菜刀就冲向了人群,大声怒吼道:“放开我妈,不然我就不客气了!” 1900年广东梅县山坳里飘着冻雨。林家老宅的土炕上,刚出生的男婴像只湿漉漉的猫崽,哭声比窗外的山风还细。 瘸腿的石匠抄起襁褓要往野狼出没的后山去,产妇光脚追出三里地,脚底板被碎石割得鲜血淋漓。这个被抢回来的孩子,就是后来在画布上泼洒东方魂魄的林风眠。 林家三代靠刻墓碑糊口,堂屋里堆着没刻完的青石板。五岁的小风眠常蹲在染坊门槛,看靛蓝、茜红在沸水里翻腾。 染工把废布头扔给他当画纸,苗人母亲用烧焦的树枝教他勾线——这成了他最早的美术启蒙。母亲梳头时乌发如瀑,木梳划过发丝的弧度,二十年后化作他笔下仕女的衣袂。 变故发生在1907年惊蛰,新来的染坊老板教小风眠认字,捎带着给母子俩带麦芽糖。村里风言风语起来,说苗女勾搭外乡人。族老们敲着铜锣聚众时,七岁的孩子正在祠堂后墙掏麻雀窝。 扒着墙缝看见母亲被麻绳捆成粽子,十几个汉子抬着往池塘走,他抄起墙角的砍柴刀就冲。 刀刃在日头下反着白光,大人们被这不要命的架势唬住。亲爹来夺刀被他咬住手腕,最后还是祖父拄着拐杖打圆场。妇人被关进祠堂,小风眠每天偷塞野山楂进去。 开春后母亲突然消失,有人说被卖到外乡,有人说送进了尼姑庵。孩子攥着母亲落下的木梳,在染坊门口蹲到月亮爬上山尖。 十五岁那年,林家卖了过年猪凑学费。梅州中学的梁伯聪先生,头回见学生在几何作业背面画染坊,惊得扶正老花镜:“此子必成大器!” 1919年开春,林风眠揣着变卖祖宅的银元,和同乡林文铮挤上开往法国的邮轮。三等舱的霉味熏得人发晕,他抱着母亲留下的木梳,画了整本速写。 巴黎美院的石膏像教室,这个山里娃第一次见裸体模特,羞得躲到画架后。教授扬西斯却盯着他的水墨荷花啧啧称奇:“东方线条遇上欧洲色彩,妙!”1926年回国,二十六岁的他成了北平艺专最年轻校长,三顾茅庐请齐白石出山,把塞尚的色块理论揉进山水课。 西湖国立艺专时期,他带着学生在孤山写生。赵无极调不好松绿,他摘片柳叶放调色盘:“看看新芽怎么透光。”日军炸弹落在杭州那天,他抢出库房里的《摸索》《人道》,却没能保住妻子罗达的肖像。最艰难时,把画作浸浴缸捣成纸浆,蹲在抽水马桶前冲了整夜。 八十年代香港画室,老人凭着记忆重绘毁掉的作品。仕女眼角多出细纹,像是把半生风雨都织进了绢帛。 1991年秋分,九十二岁的林风眠在病床上反复呢喃“回家”。徒弟问是回梅州老屋还是西湖画室,他手指在空中画了道弧线——正是母亲当年梳头的弧度。枕边断齿的木梳乌黑发亮,七岁那年咬的牙印还清晰可见。 信源: 钱江晚报——晚潮|林风眠:毕生为“中西融合”而“摸索”

0 阅读:0
玉尘飞啊

玉尘飞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