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谷雨说茶事
临近谷雨,人在村里。杜鹃映山,泡桐花满,绿冉冉的茶丛满坡,于是有了写了这篇小文。
绿茶行当常提明前茶、雨前茶。公认的明前地位高贵,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则是指谷雨前。明前茶的价格上也普遍贵于雨前茶,这种按采收时间的划分,是从唐宋传下来的规矩。北宋欧阳修赞新茶,并不待见谷雨茶,给出的评价相当刺目:“鄙哉谷雨枪与旗,多不足贵如刈麻。”雨前茶中的一枪一旗是种比喻,指一叶一芽,后来诗人们默契认可了这种修辞说法。
当时不说“明前茶”,因为禁火缘故而习惯称为“寒食前”或者“火前”,后人不知其中缘故,有人以为“前”为“煎”字误笔。白居易《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有:“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火前茶昂贵,送给达官显贵的茶叶包装也格外精致。 北宋丁谓曾督造贡茶,在其《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那么,火前是最佳吗?按《学林新编》总结茶之佳者“社前”优于“火前”,其下才是“雨前”。社前,是指春社前。
“百物贵早相矜夸”,一些宋人推崇“早”为佳者,一来是茶芽的稀缺性,物以稀为贵,古今皆同。二来猜测可能是由于当时的饮用方法是点茶法。调膏击拂以得到均匀细密的泡沫为上等,或许是因嫩芽中有相对较多的茶皂素,起泡效果更优秀而为世人称道。这种分法与认知并不是绝对,世人重春茶。在唐宋已经不乏谷雨茶赠敬友人的习俗。宋代钱塘吴自牧著《梦粱录》:“径山采谷雨前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而古时寺院僧人与文人常常一道品茶谈诗,结下的友谊也由谷雨茶香一道见证……
全文详见:
历史知识谷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