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董明珠“企业绝不用海归派”言论想到的 近日,董明珠在股东会上公开

雨安看生 2025-04-25 19:52:46

由董明珠“企业绝不用海归派”言论想到的 近日,董明珠在股东会上公开宣称“企业绝不用海归派”“海归派有间谍”的言论引发争议,也让我感到十分的不解。这种以偏概全的观点,不仅忽视了海归群体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贡献,也与当下科技进步的现实相悖。 百年海归的贡献始终贯穿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早在150年前的1872年,詹天佑等首批留美幼童便开启了中国的海归浪潮。詹天佑学成归国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打破了西方对中国铁路建设的技术垄断,成为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百年间,海归派继续涌现出像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程铠甲、杨振宁等世界级杰出科学家。他们是中国追赶世界的关键力量,他们的足迹遍布科技、教育、经济等各领域。 再看当代海归派群体,他们又是突破封锁的前沿先锋。当下的中国,海归派在前沿科技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像载人航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5G等“国之重器”的研发团队中,海归学者和工程师大都占据重要席位,他们用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打破西方技术壁垒。 其中,像施一公深耕结构生物学、颜宁攻克膜蛋白研究、黄大年投身深地资源探测、张文宏在公共卫生领域发声……这些名字背后,是海归群体以专业报国的生动实践。 当然,我们也应理性看待海归派,特别是个别现象不应否定群体价值。任何群体中都可能存在个别失范行为,但将“间谍论”扣在海归派头上,既是对无数奉献者的不公,也暴露了认知的狭隘。从詹天佑到当代科研骨干,海归派的主流始终是国家发展的推动者、国际交流的桥梁。公众人物的言论需兼顾社会影响,避免以极端观点激化对立。 当下,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开放与包容,而海归群体的价值,早已在历史与现实中写下清晰注脚。尊重事实、珍视人才,才是对国家发展最有力的推动。

0 阅读:5
雨安看生

雨安看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