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在关于“同性恋”要不要用“同志”这个词吵么。我的观点还是一致的:反对身份

云孜聊趣事 2025-04-25 21:59:46

最近不是在关于“同性恋”要不要用“同志”这个词吵么。

我的观点还是一致的:反对身份政治那一套,包括什么“骄傲”“彩虹”,诸如此类。性取向没有什么骄傲不骄傲的,也跟彩虹没关系,真正的平等就是平常心对待,你活你的,我活我的,不干涉,不在乎,别跳到其他人脸上说你骄傲什么的,然后一副全中国欠了你几百万的姿态,因为中国历史上不是一个宗教国家,没有一神教国家那种那种针对同性恋的火刑、石刑等”原罪”历史包袱,中国古代本身就有“龙阳之好”,同性恋这个性取向(一般科研认为5~7%左右的人口)的人群一直存在,而且其实是和占主体的异性恋群体正常共存的,所以西方身份政治那一套复刻到中国,一方面身份政治本身就不是一个正确的出路因为它是一种无脑加剧对立的政治文化,另一方面中国也没有相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来让其有说服力。

话说回来,你说中国社会中歧视同性恋的人有没有,肯定有。但中国有14亿人,你不能因为有个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恐同”人士,就说全国14亿人都欠同性恋一笔债,这个我不认可。中国从来没有针对同性恋,像美国针对黑人或者原住民那样的系统性的歧视和伤害,中国也不是一个有仇恨袭击犯罪的国家,所以说真的,差不多得了,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中国也许不是最“彩虹友好”的国家(因为中国本来就不走这个政治正确路线),但绝不是对同性恋充满恶意以至于同性恋不能好好过日子的国家。

有人说“不让用同志,但同性恋也用不了”。我们可以回顾一下LGBTQ+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最早是有一段时间,国家是不管理的,任其野蛮生长,但后来美国NED或者USAID拨款,通过NGO培养各种“活动分子”,入侵高校甚至中学,传播颜革思想,这才导致了后来那一波高校社团被取缔等现象。这其实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果LGBTQ+在中国的行为不那么跳,那么中国政府也不会来管你;你越跳,你越会拉到仇恨、被处理。所以哪怕站在同性恋的角度,正确的做法就是适可而止,别整些有的没的,虚空打靶,把莫须有的仇恨发泄到中国群众或者中国政府头上。

类似的,民间对同性恋群体的印象,也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你不能单方面责怪民间“妖魔化同性恋”,其实很多妖魔化,就是同性恋自己做的,包括好几次聚众淫乱闹出大丑闻,还有什么当街群体灌尿之类的,或者搞一些奇装异服赤身裸体的游行之类,就是有那种attention whore的表演性格,“我是同性恋我了不起”,“我是小众我高贵”,这很难不激起民间反感。然后类似性病,尤其是艾滋,这个在男同群体里就是比例远超其他群体,你这样子,每年艾滋病报告一出来,又能激起很多人的反感。

这就是我说的,身份政治那一套往往是加剧对立,所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性恋群体说,看啊大家都讨厌我,所以我更加要搞身份政治;然后你越搞身份政治,大家越反感你。越搞,同性恋群体处境越差。这个道理,身份政治其他叙事,比如性别叙事,也一样的,只会越搞越撕裂,越对立。比如男男女女只会盯着利于自己打拳的案例来说事,只会拿自己性别受害的新闻来作为论据,互相无视对方的有利证据,螺旋上升,最后两边变成只有条件反射的复读机,只有几个头部营销号流量钱挣得盆满钵满——LGBTQ+也一样的,头部账号有钱拿的,不管是流量还是拨款。底下跟着打身份政治拳的,除了加剧对立、恶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以外,什么都没有得到。

我们结合传统文化里的精华,加上现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其实说白了就是,要认识到每个个体归根结底都是不同的,一定要学会共处。比如说,同性恋里面,也分性别;而性别里面,又分不同的性取向。你哪能找到一个100%时间里都唯一有效的身份?其实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最重要的是:第一,善意,第二,志同道合。只要互相之间没有恶意,且有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同志”。把你的打拳的力气,留给那些对你有恶意的个体吧,但这些个体往往和身份没有关系,就单纯对你有恶意而已。

0 阅读:4
云孜聊趣事

云孜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