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陵园,奢香墓。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四川永宁(今泸州古蔺、叙永一带)人。是永宁宣抚司、彝族恒部扯勒君亨奢氏之女,嫁给彝族土司、贵州宣慰使陇赞·蔼翠为妻,并辅佐丈夫处理政事。丈夫病逝后,年仅23岁的奢香承担起重任,摄理了贵州宣慰使一职。她以巾帼英雄之气魄,忍辱负重,反对分裂,消弭战乱,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一位卓有远见的杰出女政治家。在她摄政期间率领水西各族人民积极开修驿道,在境内建立了九个驿站,打开了与川、滇、湘的通道,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稳定了西南的政治局面,加强了贵州与中央的联系,引进中原文化,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并确立了与明王朝的臣属关系,以致朱元璋感慨道:“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同时,在她执政期间对彝族文字的使用与传播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把彝族文字从神秘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传统禁忌的坚冰,使彝文成规模地出现在不同的载体上。她倡导开办汉学,在宣慰使司地置儒学,设教授,带头遣子弟到京师入太学。在奢香夫人的带动和影响下,乌撒、乌蒙、芒布、永宁地区各土司先后送子弟进京入学。1396年(明洪武二十九年),年仅三十八岁的奢香夫人病逝,为表彰她的业绩,明王朝遣使者到奢香故里,参加祭奠葬礼,加溢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并赐以朝衣锦帛,墓葬按正三品的规矩结合彝俗的墓建风格营造。奢香陵园在大方县云龙山下的洗马塘畔,在四周山高林秀的风景映衬之中,更显示出奢香墓的建构布局,肃穆庄重,气势恢宏。环围墓表的板柱、瓦筒、瓦当和护栏、华表等的浮雕、雕刻精细,刀法古朴,造型生动,鲜明地体现了彝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陵园周围还有当年城墙及兵营的遗迹,600多年来,奢香墓几经沧桑濒于毁废。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奢香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立了丰功伟绩的巾帼英雄陵园,奢香墓。奢香夫人(1358
独往者好生活
2025-04-27 17:34: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