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三语:整体、主体、宾体——二十五聊写意画之构图
家人们早上好!此前三语连续探讨写意画虚实法构图,承蒙诸位热烈讨论与分享。今日,我清和堂主人范云峰,将以“整体、主体、宾体”三语为纲,再一次聊聊写意画虚实相生的构图妙境。
然,构图是写意画的灵魂,不仅整体布局需讲究虚实,局部同样暗藏虚实变化,这便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精妙所在。而虚实关系,又常与宾主关系紧密相连。在一幅写意画中,主体物象往往是画面的核心,多置于显要的近景位置。画家会用清晰具体的笔触精心刻画其形态,以浓重突出的笔墨勾勒轮廓、渲染层次,搭配鲜明强烈的色彩,使其成为画面视觉焦点,构建起“实处”。
例如八大山人的《荷石水禽图》,画面中伫立的孤石与残荷便是主体。画家以浓墨重笔勾勒出石头的轮廓与纹理,荷茎用劲挺的线条写出,荷叶以大笔浓墨皴染,将主体形象刻画得清晰而突出,观者目光瞬间被吸引,这便是实处。
宾体作为陪衬元素,通常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其形象刻画较为疏散简略,笔墨色彩轻淡含蓄,甚至采用“笔断意含”的留白手法,营造出画面的“虚处”。在《荷石水禽图》中,水面、天空大面积留白,不着一笔,仅以几只简笔勾勒的水禽点缀其间,看似空无一物,却给人以水波荡漾、辽阔悠远的遐想空间。这种虚处的留白,既衬托出主体的孤寂,又增添了画面意境。
在构图中,主宾虚实需相互呼应、巧妙平衡。若主位过于密实,便以虚破之;宾位过于空泛,则以实充之。如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画面主体是几只灵动的蝌蚪,以浓墨重彩着重描绘,为实处;而山间泉水以淡墨勾勒,辅以大面积留白,营造出山涧深远、蛙声回荡的意境,是为虚处。主实宾虚,虚实相生,生动展现了诗意的画面情境,实现了构图的多样统一。
“整体、主体、宾体”三位一体,虚实关系贯穿其中,共同构建出写意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在欣赏与创作写意画时,能更深入理解这种构图之妙,感受笔墨间的无穷韵味。
范云峰乙巳四月初一北京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