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农民蒲运海送儿子去参军,3年后他接到了儿子牺牲的噩耗,可当他看到烈士证书时,顿时傻眼了,烈士的名字和儿子竟然同名不同姓,从此蒲运海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
1976年冬天,四川阆中县的老农民蒲运海把大儿子送去当兵。小伙子叫蒲仕平,打小就盼着穿军装扛钢枪。
火车开走那天,爷俩在月台上抱得死紧,老蒲嘴里反复念叨着"到了队伍好好干",眼瞅着绿皮车变成个小黑点,这才抹了把脸往回走。
往后的三年里,邮差成了老蒲家最受欢迎的客人,蒲仕平隔三差五寄信回来,说在部队学会了开汽车,当上了班长,字里行间透着股虎气。
老蒲不识字,每回都得找村会计念信,听完总要蹲在门槛上抽两袋烟,烟锅子里的火星子一亮一暗,像极了他心里头忽闪忽闪的盼头。
转过年开春,南边不太平的消息传到了山沟沟,蒲仕平的信来得少了,最后一封还是年前寄的,信纸上沾着泥点子,说是要出任务。
老蒲心里七上八下的,直到那年秋收时节,村里开来辆吉普车,下来两个穿军装的干部。
烈士证递到手里的时候,蒲运海手抖得跟筛糠似的,可定睛一瞧,白纸黑字写着"卞仕平",老蒲当场就懵了。
村干部帮着解释可能是登记错了,但老头子犟劲儿上来,非说活要见人死要见坟。打那天起,这个四川老农就踏上了寻亲路,一找就是三十八年。
头几年,老蒲揣着干粮跑遍了附近县的烈士陵园,有回在广元烈士陵园,管理员翻着厚册子直摇头:"姓蒲的烈士倒是有几个,年纪都对不上。"
后来听说云南边境埋着不少南疆烈士,老汉咬着牙凑路费,坐了两天三夜的硬座车。
到了屏边烈士陵园,几百块墓碑挨个摸过去,摸着摸着就蹲在块刻着"卞仕平"的碑前嚎啕大哭——照片没有,生辰八字倒是都对得上,可这姓怎么就差了个草字头呢?
日子一年年过去,老蒲的腿脚不灵便了,改成写信打听,民政局的档案室他熟得跟自家菜园子似的,工作人员换了好几茬,都认得这个执拗的老头。
2014年县里搞烈士普查,工作人员在系统里敲"蒲仕平",突然跳出条记录:安葬地点云南省屏边县西郊烈士陵园。老蒲攥着打印纸连夜往云南赶,到了地方还是那块"卞仕平"的碑。
转机出现在2016年清明,陵园里来了个头发花白的老兵,听说四川来了个找儿子的,主动找上门。
这老兵当年和蒲仕平同在一个侦察连,他说起1979年那场遭遇战:部队回撤时中了埋伏,蒲连长带着两个兵断后,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
后来敌人放火烧山,等增援部队赶到,就剩个烧焦的笔记本,里头夹着张模糊的立功证书,可能被雨水泡过,"蒲"字的三点水晕开了,看着像"卞"字。
真相大白那天,屏边县民政局的人陪着老蒲去陵园。
新刻的墓碑上"蒲仕平"三个字描着金边,老蒲拿袖子擦了又擦,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玻璃相框——里头是儿子参军前照的相片,小伙子穿着簇新的军装,笑得见牙不见眼。相框挨着墓碑摆好,老蒲终于说了句:"回家了。"
这事儿后来上了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的时候,陵园主任说了个细节:当年整理烈士遗物,在"卞仕平"的档案袋里发现半块没烧完的怀表,表盖子内侧刻着"四川阆中"四个小字。
这表在仓库里锁了三十多年,直到2016年才物归原主。
如今再去屏边烈士陵园,能在南二区找到蒲仕平的墓。青石墓碑擦得锃亮,时常摆着新鲜的山茶花。
陵园管理员说,有个四川口音的老汉每年清明都来,来了就坐在碑前哼川剧,哼的是《杨家将》里杨六郎哭灵的段子。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2017.4.5八旬老父苦寻38年 终找到烈士儿子坟墓)
快乐每一天
烈士千古。
大象无形
泪目!英烈千秋![祈祷][祈祷][祈祷]
用户89xxx06
向先烈致敬 先烈们永存不朽
会飞的石头
对烈士家属优待了吗?
h10007 回复 05-11 06:33
这话就不要讲出来,优待烈军属中国自古就有这传统,尤其新中国做的最好,你没上过学吗?军属子女直系亲属都有优待,去医院都有军烈属优先!
如鱼得水
泪目了,为民族壮烈牺牲的英雄,国家每年应编写英列谱作为国民必读教材或历史,才能真正弘扬传统文化
沁雨
好心酸!英烈千古!
城梓树
为国捐躯,虽死犹生。
用户17xxx44
致敬抗击越猴子的英雄[AK47][AK47][AK47][AK47][AK47]
杜公子
致敬英雄!!!
古越族
这怎么管理的,人死还能换姓,当时军服都有编号。
随心豪情 回复 05-06 16:34
同问,难道都没有档案吗?
用户16xxx51 回复 05-06 02:33
你别看了,也别评论,丢人
寒松挺且硬
国家和人民不会忘记为国牺牲的英雄们!
寒星
悲呛。
tb3497984887
故事太多了
大雨中雨小雨
花三十多年寻找?!不能要求DNA鉴定吗?
用户14xxx14
英雄千古,赴死无悔!
用户18xxx52
参军时登记的姓名在哪?战后所在部队清理牺牲失踪人员会搞错姓名?
大帅驴 回复 05-10 16:10
你信小编的?参军三年,不可能就当上侦察连长!士兵转干都极少!转也只是排长。